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杜甫有一首《不归》诗,怀念一位从弟: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 标签: 数学知识 杜甫
  • 简介:<正>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艺术创造力;(3)艺术——计算机——数学美学;(4)音乐心理学;(5)文学理解心理学;(6)环境心理学。会议共收到70多篇论文。除主旨讲演以外,按以上6个专题分组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经验美学 数学美学 文学 会议综述 比喻
  • 简介:对于陕西作家群而言,知识范式的缺陷渐渐走入批评家视野。陕西作家群拥有传统知识论的典型特征,然而,公共知识分子内涵、普世性人性观等概念的介入,使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成为必须革新的重要理念。本文意在通过对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的评析,更好地塑造中国文学中知识理论的转化方向,同时纠正那种将文学仅仅视为一种对生活进行模仿的褊狭理解。

  • 标签: 陕西作家群 知识范式 “愣娃精神” 西方文化
  • 简介:表中所推选的21位科学家,根据相关专业评估方法所得结果,其拥有的知识财富价值均为——科技成果有形价值(以个人科技成果产业化后所创造价值、学术专著的版权价值、所获奖项奖金价值为评估依据):人民币500万以上;科技成果无形价值(以个人科技成果产业化二十年内所创造价值、科技或学术成果对所属行业的促进性价值、个人的专业职称、社会与行业影响力与荣誉奖项等名誉价值为评估依据):人民币1亿元以上。

  • 标签: 华人知识 推选人物 知识财富榜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32开,定价130元。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电子媒介以特殊的信息生产形式,与文化生产、文化产业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起电媒时代的新型文化。而这种电媒文化又直接影响了文学知识范型的转换、扩大与更新。电媒技术感知与电媒环境中文学的艺术感知同形同构,显现为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各种创作方法与艺术形式为电媒所塑造,它们与电媒属性存在对应关系。电媒带来文学知识改变的这一认知路径,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文学文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动能与结构。

  • 标签: 电子媒介 新型文化形态 文学知识演变 文学形式的对应性
  • 简介:《飘窗》把薛去疾在自家房屋的飘窗上看风景作为视角,写出了当代社会的众生相。分别描写了薛去疾对庞奇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启蒙到启蒙的失败,面对曾经同僚夏家骏的不屑与自卑,以及对江湖人物麻爷的鄙视到最后的下跪。薛去疾一直信奉人道主义,但是在追求人道主义这条路上并没能像他理想中那样坚持自己的操守,与最初形象的转变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奈与哀叹。

  • 标签: 《飘窗》知识分子 形象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从20年代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尼现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几类知识分子形象,剖析这期间的小说比较集中地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决定的不同知识分子形象的历史特征.本文认为,印尼殖民地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在文学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发展变化,其实也就是殖民地社会悲剧演进中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知识分子形象 现代小说 社会悲剧 文学现象 文学作品 略论
  • 简介:在本雅明之前,传统批评将狄更斯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本雅明的《拱廊街计划》用文学蒙太奇的方法探索狄更斯、城市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验、记忆、闲逛等维度发现了狄更斯的现代性,重铸了狄更斯的形象,即狄更斯的小说用具有碎片意义的话语表述了现代城市经验的非连续性、转瞬即逝性和记忆的空间化,洞悉了现代性的本质。

  • 标签: 本雅明 狄更斯 现代性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异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异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本文旨在重新评价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指出他并非俨然为文化精英主义者,而是具有精英情怀的"有机知识分子"。阿诺德不仅通过其诗歌创作繁荣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借助"人生批评"理论奠定了现代英国文学批评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积极发挥文化组织者的作用,致力于以社会文化批评改造由心胸狭隘、不具亲和力、不具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所代表的维多利亚英国社会。

  • 标签: 诗歌 批评 文化 有机知识分子
  • 简介:郭小川的《秋歌》是一个有裂痕的文本,其中既有对“大我”的张扬,也有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所以无论是从反“四人帮”的角度去对其做拔高理解,还是从歌颂领袖的角度对其进行贬低,都会失之于片面。与其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反抗和斗争,不如说表现了诗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矛盾重重的心理。

  • 标签: 郭小川 《秋歌》 知识分子
  • 简介:当代澳大利亚作家女作家凯特·格伦维尔在她的作品《梦幻屋》中,充分利用自己作为文学创作专业“科班”出身所掌握的现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不动声色地对传统的人文主义、主流文化、秩序、理性以及男性价值中心进行了全面的质疑、反拨与颠覆。小说选择了一个文学作品几乎永恒的话题——男女爱情与婚姻家庭——为框架展开故事,但却与传统的阅读期待背道而驰,整个目的在于戏仿、消解,对现有的价值观念与知识体系进行修正,彰显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表征。

  • 标签: 《梦幻屋》 格伦维尔 知识 颠覆 暗示
  • 简介:近日收到《古典文学知识》200期特刊约稿信后,颇感惭愧,多年未曾给刊物写稿,赶紧推开正在涂鸦的文稿,先行写此文寄奉请正,既表示对刊物的祝贺,也略表一己的歉疚。

  • 标签: 古典文学知识 特刊 刊物 约稿 写稿 文稿
  • 简介:本文是“《今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7)的主题发言,主要考察美国在过去的30年里统治文学研究领域的纪念碑式著作,以此对比20世纪早期的欧美与20世纪晚期的中国,探讨它们在“文化现代性”思潮下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

  • 标签: 文学研究 文化变迁 中国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