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俄语专业究竟应设置哪些课程来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拓宽学生知识面,一直是修改教学计划的工作重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墨尔本大学俄罗斯研究系、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研究系、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墨尔本大学俄罗斯研究系获得俄语专业的学位需修满150个学分,其中语言必修课100学分,占总学分66%;专业选修课50学分,占总学分34%。语言必修课程  学分  比例初级俄语37.525%中级俄语37.525%高级俄语2516%专业选修课程分三个方向,学生要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中任选四门。俄语:俄语语言学、阅读《俄语社会学》、19世纪俄国文学与社会、高级俄语语法、用俄语看捷克、阅读《斯拉夫研究》。历史:欧洲地域危机、俄国1890———1924革命、斯大林时代1924———1953、苏联的衰落与灭亡。政治:俄国政治与社会、中、东欧的变迁、冷战理论、后共产主义的方方面面。2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研究系学生获得专业俄语学位需修满22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80学分,占36%;本专业选修课14...

  • 标签: 专业课程设置 俄语专业课程 设置比较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在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的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
  • 简介:纳博科夫和林语堂同在其本国文化下成长,而后又到外国接受教育,最终成为用双语写作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以各自成功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促进了本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本文从二者翻译观的形成、翻译观的内涵、翻译美学观、译者修养、译者主体性五方面展开比较研究,重点分析其译作广受欢迎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以期为二者翻译思想研究以及不同国家问的文化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纳博科夫 林语堂 翻译观 文化
  • 简介:2016年11月25-28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集美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论话语实践回顾与反思: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会议以“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为指向,

  • 标签: 回顾与反思 第九届年会 学术研讨会 外国文学 诗学研究 话语实践
  • 简介:普希金对哀歌体裁情有独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哀歌,《哀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普希金突破了这一古老抒情诗传统的情感与样式局囿,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体裁的内容与表现手段。论文从音韵、语词、修辞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诗的特点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心理诗与哲理诗的特质熔于一炉的《哀歌》虽短,却充满曲折复杂的情感特征。“哀歌”不哀,体现了阳光诗人普希金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和谐的不懈追求。

  • 标签: 普希金 哀歌 音韵 语词 修辞
  • 简介:一般认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夕阳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与基督教正典《圣经》产生了鲜明的互文性,而就魔王沃兰德随从们的姓名来源,艺术形象宗教根源却鲜有提及,而这些恰恰体现了自称为“神秘主义作家”的布尔加科夫的神秘主义创作倾向。本文即试图挖掘布尔加科夫如何站在比基督教更宽广的角度,对伪经次经、并教传说、东西方神秘主义哲学进行的再演绎和再创作。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大师和玛格丽特 魔王随从 神秘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