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榆林窟与东千佛洞两个石窟壁画遗存中所保留的“水月观音+玄奘取经”壁画,以“形”“意”释怀表现、以“隐”“寓”糅合说图,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图式与形象。它亦反映出西夏民族文化的图腾原型,以及壁画“激励式”母题意蕴的一种成功创作实践等诸方面因素。

  • 标签: “水月观音+玄奘取经” 图式与形象 考辨
  • 简介: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建材料,带有戳印的文字砖大约出现于战国晚期,铭文为官营制陶业的官署与官职名等,具有鲜明的"物勒工名"的性质。至西汉初年,砖文内容随之丰富,其装饰表现形式也渐趋多样,特别是大型建筑铺地用方形吉语砖,装饰功能尤为突出,其图式之精美、纹饰之丰富堪称我国古代文字装饰美化的典范。文章通过对汉方形吉语砖图式特征的分析与归纳,尝试阐述其装饰图式背后所蕴涵的特定社会文化精神。

  • 标签: 汉代 方形吉语砖 平面图式 文化精神
  • 简介:视觉文化研究跨视觉艺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是20世纪末艺术史研究的转向和发展。在视觉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对图像再现和图像叙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图像符号,而研究方法则主要来自符号学。作为一门关注培养通识艺术基础、全面认知视觉艺术人才的课程,《图式语言》的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审美思维和主观意识表达的训练,通过跨学科、方法论、文化特性等内容的渗透,以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课题并以文本结合图像的文献(document)作业形式呈现该课程在通识艺术人才的培养成效。将视觉文化研究导入《图式语言》课程,使教学重心更集中在通识教育的范畴而非造型语言训练的范畴,学生视觉文化修养的提高必将影响到《素描》创作和《色彩》创作。

  • 标签: 图式语言 视觉文化 课程目标 人才培养
  • 简介:本文以空间元、空间结构、空间路径三个基本考量单位为基本依据,思考建筑与空间的本质以及空间形式语言的内在逻辑,从而追根溯源,思考并推导建筑空间与哲学之间的逻辑关系。

  • 标签: 建筑空间 形式语言 哲学 逻辑关系
  • 简介:作者首先梳理了艺术史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的主要倾向,继而由个人的创作经验出发,以《折叠的伊甸园》系列为例,探讨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法与艺术家的个体认识,以及人类与科技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 标签: 科学 艺术 古典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