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  美学中的"心理距离"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学者布洛提出的.他在一篇题为的论文中,具体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人与对象保持了距离,这个距离不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

  • 标签: 中的距离 布洛心理 心理距离
  • 简介:十九世纪末,在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伊丽莎白教堂艺术画廊这样最早的美术馆建立之初,它们就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经过近百年的演变,美术馆完全成为精英文化的标志物并被笼罩在其文化的权力之下。而许多走出美术馆的雕塑不是成为中产以上阶层奢侈的收藏品,就是兀立街头,作为一种时尚文化的象征。公众在艺术潮流之中无所适从,几乎是各种“展示”中的匆匆过客。艺术似乎总是和公众保持着距离,成为少数人的事。为提供“谁都可以在阳光下悠闲地接触雕塑艺术的场所”,日本《产经新闻》作为大众传媒集团,创立了箱根和美原高原美术

  • 标签: 公众零距离 景观公众 雕塑景观
  • 简介:引子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吗?从我的眼睛,到你的心灵,是否是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观察他人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却是内心的反省,落在纸上那个真实的自我将无所遁形;而当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被陌生化的自我时,又会是多么惊愕与不安,那来自客观自我与心中自我的误差,而这,是否也是永恒的距离呢?

  • 标签:
  • 简介:微风划过田园的青草,置身于南国古树葱郁碧绿之中,四季流转,生命留痕。当每个节气来临的时候,我体味着生命如何跟随四季流转。有序的田垄山坡,无序的围栏铁篱,野草都格外地赏心悦目、充满活力。晨风里,呼吸和晨光一起飘扬,沁凉的露珠从指尖滑落。城市的喧嚣在绿野暖风中吹散,细雨轻轻的敲打坚定了我对家园的守望。飞乌是我自由的向往,田园牧歌是我长久的渴望,放荡的心灵寻找归属的静地。

  • 标签: 田园牧歌 流转 生命 家园 心灵
  • 简介:距离,是传统美学安身立命之所在。尤其在文艺美学上,“距离”指的是心理距离,而在文化产业时代,现代审美的“距离观”则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亲近产生美”成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之所依,理论之所依,“距离”在文化产业美学中成为一个需要被重新理解的概念。

  • 标签: 文化产业 距离 审美
  • 简介:我们在美术馆观看的大多数艺术作品,不是归属于流派的演变就是标志着时代的精神,能有机会从原作中看到艺术家一生的创作轨迹,对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来说,的确是很幸运的事情。贾科梅蒂展览在上海的举办,启发我们从中看到余德耀美术馆的团队所想展现的目标,也体会到作为贾科梅蒂发展基金会想要确立的全球方向以及为之所做出的努力。我不清楚这个展览会对中国的艺术家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

  • 标签: 贾科梅蒂 距离感 艺术作品 发展基金会 德耀 超现实主义
  • 简介:人立于天地之间,长于自然的怀抱,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到当代都已是注定的密不可分。只是人在处理这关系时的态度存在差异。抑或是顺应自然规律,融洽和谐相处;抑或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和战胜自然。地球村的历史已是有目共睹。艺术呈现自然的状态是人的情感使然。风景油画可以是面对自然写生,将人对自然的直观感受留在画布上。也可以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经过对自然景物的综合,并融入人的情感体验而创作风景画。

  • 标签: 油画 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关系 博物馆 创作 风景画
  • 简介:油画技法是指画家依据构思,选用油画颜料在画底上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油画,较之于其他画种而言,技术性更强,不仅受制于艺术风格、形式及色彩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材料手段的制约。

  • 标签: 古典油画 技法 画种 艺术创作 画家 艺术风格
  • 简介:“韵”字始见于汉魏之际,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可知早期“韵”与音乐相关,可会意为“味道”、“韵味”、“蕴藉”之意。在中国书法史上,明董其昌首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容台别集》),赵宦光亦云:“不学晋字无韵”(《寒山帚谈》),周星莲:“晋人取韵”(《临池管见》),清人梁谳在《评书帖》中系统总结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

  • 标签: “韵” 技术因素 考论 中国书法史 汉魏之际 《琴赋》
  • 简介:问:请您谈谈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发展。答:广州美术学院是先有漆画,再有装饰绘画,然后再到装饰艺术设计的。1986年的时候已经有装饰绘画专业方向了,九十年代中改为装饰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是从漆画起步,漆画和油画、版画、水彩画是一样的类型,只不过所用的材料不一样。漆画工艺复杂,有深厚的传统,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做装饰有它独有的长处,比如漆画的用色比较单纯,它的形式美感带有一定的装饰性等。

  • 标签: 装饰艺术 艺术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体系 装饰绘画
  • 简介:首届重庆油画双年展以“在与间离”为主题,将老中青三代本土油画家的创作面貌呈现出来,既有经典之作,又有当代活力。此次采访以该展览为背景,对活动举办的意图、价值作探讨。同时,鉴于川美油画力量在重庆油画创作历史中各节点的重要意义,采访讨论并展望了艺术教育及重庆油画学会未来的发展规划。

  • 标签: 在地性 多元 传统 责任感
  • 简介:概而言之,“八主”又称八神,包括天、、兵、阴、阳、月、日、四时等八种祭祀神灵。在西汉中期,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曾经对所谓“八主”问题进行了说明:“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日太公以来作之。

  • 标签: 秦汉之际 祭祀 皇权 齐地 西汉中期 司马迁
  • 简介:有来兄的书法是有目共睹的,直追二王一系的帖学,纯纯正正,清新雅健,十年前就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更不必论现在的进境了。至于他的篆刻,是在几个月前的一次欢聚中,他才偶尔出示了几枚,使我吃惊不小,一下子觉得他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他于篆刻居然也默默修炼出了一种局面。

  • 标签: 乐地李 方寸间 李篆刻
  • 简介:中古时期敦煌藏信仰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伴随着经典及疑伪经、灵验故事的传播而不断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本、图像与仪轨三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敦煌遗书及相关佛教经典的解读,试图从敦煌遗书记载之地藏信仰仪轨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出发,通过对如藏忏法、藏菩萨十斋日和七七斋等仪轨的重构分析,重新认识图像和文本在仪轨运行过程中迫特殊含义与关联性,以期了解三者在特定空间内的组合配置关系、宗教内在意涵和功能,进而再现中古敦煌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的藏信仰世界。

  • 标签: 敦煌 地藏信仰 文本 图像 仪轨 《道明还魂记》
  • 简介:  有好几个年头了吧,网络浪潮前拍后打之下,书法这个往昔蜷缩于角落里的圈子也跟着沸腾了起来.每年都要评选所谓的"年度书坛十大人物",一如年年期盼年年叹的春晚,热闹尖叫过后往往落得一声叹息.……

  • 标签: 书坛人物 人物评选 评选鸡毛
  • 简介:争议,是任何一个人以其思想的和行动的实践来证明自身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美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当代中国.身处大变革时代环境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各种机会或可能的条件来证明自己,因此,只要他愿意去这么做,他就得做好备受争议的准备。我们的作者ifl~n读者们.都做好承受争议和参与争议的准备了吗?前提是我们能引起争议吗?我们能引起怎样的争议?对于一个艺术生命和美术史的未来书写而言,什么样的争议才是构成意义的争议?

  • 标签: 特立独行 雕塑家 信访 活着 变革时代 当代中国
  • 简介:南京博物院藏《摄山栖霞寺图》、天津博物馆藏《摄山图》以及上海枫江书屋藏《摄山游屐图》,这三本"摄山图’"画心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不难看出应是同胞之作。但它们卷后不同的长诗题跋,却分别勾勒出三次不同的摄山之游。本文就三次摄山之游的具体情状、三本同胞画作的作者身份、以及三本"摄山图"背后的创作因由,略作考究,以期勾勒一个由政治力重塑的景。

  • 标签: 摄山 栖霞 尹继善 曹庚 纪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