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当一部电影被精心地赋予剪辑的节奏感、视觉的丰富性,甚至听觉的层次感,但其内核仍然空洞时,这些看似多彩的影像表达就不过是一种炫技和装饰罢了。八十年代黑暗再现在角逐金狮的长跑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掉了队的竞争者,他们大多是电影节的熟人,在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征程中,悠闲散漫地东张西望,帕布罗·查比罗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新作《犯罪家族》根据上世纪8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桩耸人听闻的社会事件改编,讲述冷血残忍的帕琪奥一家是如何策划了多起富人绑架案,并在收到赎金后撕票的故事。

  • 标签: 家族 犯罪 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场 罪恶 影像表达
  • 简介:一、遵循法则,以观赏期待为指向组织创作《重返20岁》原剧本由韩国最大的娱乐媒体公司希杰娱乐株式会社(CJEntertainment&Media)开发,并首次尝试"一本两拍",在中韩两地分别启动电影项目,以扩大观众群、提高影片的市场认同度,获取更高的票房效益。

  • 标签: 市场认同 中韩 媒体公司 观众群 希杰 陈正道
  • 简介: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对俄罗斯电影来说是最大的丰收节。俄罗斯参赛的三部影片全部获奖。参加短片竞赛的影片《石油》(导演穆拉德·伊勃拉基姆别科夫)获得银狮;参加处女作竞赛的影片——小阿列克谢·格尔曼的影片《最后一列火车》获评委会特别提及奖。导演安德列·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参赛大片《归来》一下获得两个奖:主要奖——金狮和最佳处女作奖——金狮加10万欧元和2万米胶片。这是俄罗斯影片第三次获得金狮。前两次分别是塔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1962年);和米哈尔科夫的《乌尔加》(1991年)。《归来》的双丰收既使俄罗斯电影的

  • 标签: 俄罗斯 影片 处女作 电影新作 回归 国际电影节
  • 简介:作为一部中韩之间以全新的方式合作的电影,《重返20岁》如果没有展示新的类型可能性的话,那么它至少也应该提示了一种新的文化可能性:在"青春"和"怀旧"成为热门文化消费潮流的当下中国电影中,《重返20岁》在表面上看起来只是这个潮流的又一部产品,甚至为了融入这一潮流,该片在宣传营销上强调的仍然是"暖男"、"小鲜肉"之类的迎合当下文化价值取向的概念,并且片名中的"重返"二字所引发的想象,指向的也很大程度上是当前弥漫的"怀旧"倾向,(1)但由于剧本故事来源于韩国,《重返20岁》仍然应当显示出它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应当是根本性的。

  • 标签: 消费潮流 中国电影 文化力量 中韩 文化工业 文化价值取向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新电影"的概念,相比长期以来使用的"第五代",更能准确地指代同一时期的电影艺术运动。重拾并反思"中国新电影"的命名方式与历史价值,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对这一运动的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对电影本体的再认识、对自我主体性的再审视过程,进而能够有效地将"中国新电影"的艺术实践纳入到中国电影学派的历史建构之中。

  • 标签: 中国新电影 第五代 中国电影学派
  • 简介:近年来,华语电影圈出现了。一批都市情感电影,其中以反映女性情感的爱情题材电影为主,这类爱情电影集文艺片、轻喜剧等为一炉,整体基调明亮欢快,深受广大青年观众的追捧。

  • 标签: 女性情感 叙述视角 未成年 悖论 人生 华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