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我一直称张抗抗为"抗抗姐",和她认识多年,真正熟悉起来却是近年的事。每次我给她打电话都是假装"闲扯",然后作为正式"采访"见报。每次她给我发邮件都是已近凌晨,然后我回复她:半夜三更,请暂停"作"息。最近两年,她很少出

  • 标签: 作家身份 认识 邮件 采访 长篇小说 作品
  • 简介:中国女性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教育形式可以分为寺和学两种,寺包括独立寺和男寺附设寺,学包括中阿女校、寺办学和私立学三种。城市寺和学的兴起与都市化有一定的关联,城市社区结构的变化、家庭宗教功能堪忧、妇女身份意识觉醒为三大主因。学的发展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具有本土化特征。寺和学是女性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公共空间,以及表达和展现信仰的平台,以此抗拒世俗化引起的信仰淡化问题,以群体的力量打破了男性垄断宗教资源的传统。

  • 标签: 女寺 女学 都市化 功能
  • 简介:<正>庾信(513—581)生活在南北朝时代的末期。他亲历了梁王朝由安定而动乱、而濒于覆亡的破败过程,也目睹了西魏、北周和隋的变迁。庾信置身于历史转折时期这几个富于戏剧性的高潮,内心体验异常丰富而深刻。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用他所擅长的诗、赋、文,生动地层现了这一切。他的作品是我们窥视他的遭际和心灵的窗口。他以作品中鲜明的枯树意象体现出悲怆老成的艺术风格。

  • 标签: 意象 庚信 枯树 庾信 中国文化研究 《哀江南赋》
  • 简介: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诗篇,但他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却做着“永恒的苦役”。他的苦恋,是一种执著而崇高的追求,透露出诗人纯真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其中的苦恋意象颇为独特,充分折射出他的感情经历。

  • 标签: 戴望舒 意象 苦恋 诗歌 爱情
  • 简介:惠安县东北部地区妇女的服饰与福建省内各地殊异。以县东沿海的崇武、小蚱和净峰3个乡镇的渔家及东岭、山霞等部分“内地”妇女为代表.其中崇武、小蚱最具特色。

  • 标签: 服饰 东北部地区 福建省 惠安县 妇女
  • 简介:辛亥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在这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宣传并身体力行妇女解放的巾帼英雄,秋瑾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

  • 标签: 秋瑾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 社会变革 妇女解放 英雄
  • 简介: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在论著中,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他们关于宋代城市等级的看法,研究思路都是通过广泛搜集文献记载中偶存的宋代城市人口数据的片断信息,归纳得出结论,但相互间歧见颇大。其实,宋人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表述更多地是出于意象,宋人的这种意象,与其说主要依据于实际人口数量,不如说依据于城市的行政地位,因此在时人意象中城市规模的差序格局就形成了都城百万家、路治十万家、州军与重要县城万家以及一般县城数千家这样几个等级分明的序列。这说明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在两宋士人的心目中,城市的行政地位比它们的实际规模更为重要。讨论宋代城市发展史不应忽视这一史实。

  • 标签: 宋代 城市 人口规模 意象
  • 简介:《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研究唐代南方的著作。该书体例清晰,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对于唐代南方的研究影响深远。然该书亦偶有疏漏。现就书中论及的“红豆”“竹马”“红盐”等问题,加以考证、补充,以求证于方家。

  • 标签: 《朱雀》 薛爱华 红豆 竹马 红盐
  • 简介:学者对左延年《秦休行》的本事庶几无考,本文根据相关的史传,作家的生平,结合诗歌写作的特点和音韵学知识,推断出《秦休行》的本事应为汉末桓,灵之际的缑氏玉为父报仇杀人而得以减死的故事。

  • 标签: 《秦女休行》 本事 缑氏女玉
  • 简介:3月3日至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西藏自治区的28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全区30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与全国20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来自西藏的委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西藏和当地实际情况向大会提交了45件提案,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保护、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质量较高,受到了大会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西藏自治区 心声 基层基础建设 第一次会议
  • 简介:曲子词兴起于隋唐,宋代鼎盛,名家辈出,蔚然大观。僻居西南边徼的云南.交通阻隔,与中原联系并不十分密切.由于各种原因.词这种文学样式还未在云南出现。云南出现曲子词,是在两宋之后的元朝。有赵藩编选的《滇词丛录》第一辑,分上中下三卷,收词家五十一人,词作三百八十五首。继赵藩之后,又有阙名编选的《滇词丛录》第二辑,仍分上中下三卷,收词家三十三人,词作一六五首。比之云南古代诗歌.数量少,作者也少,但是,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词人登上了词坛。

  • 标签: 云南 女词人 曲子词 文学评论
  • 简介:在实行一夫多妻制的中国封建社会,后妃是指帝王的母、妻、妾。在“男尊女卑”、“不干政”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她们不可能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但由于身处统治集团的核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跻身于或被推上权力的宝座。或自任女皇,或垂帘听政、临朝称制,或积极干政。这一部分后妃是本文所提及的主。主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并非一种个别现象。据有人统计,中国封建时代的二千多年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时期是由主统治或男、主共同执政的,即便是绝对的男主统治,权力的交接与分配也常与母后、妃妾有关。主政治历经各个朝代。

  • 标签: 皇权政治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封建宗法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世家大族 外戚之祸
  • 简介: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 标签: 番禺区 中国 广州市 “自梳女” 婚姻制度 风俗习惯
  • 简介:说到黄牛,自然与古代的牛耕有关。在土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牛和牛耕较为著名的故事就有三则:《黄牛大力士下凡》、《牛耕地的传说》和《布柔游》。其中,前两则属于神话和半神话,后一则却是生活故事。本文以前两则故事为主,重点探讨一下土族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牛耕神话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原始农业 黄牛 文化意象 土族 神话传说 生活故事
  • 简介:梦,这一难以捉摸的斯芬克斯之谜,古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自我情愫与内感的道具。在文人笔下,梦不仅是纯粹的生理学专有名词,已经演绎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情感表达术语,成为文人心灵与潜意识折射的产物。梦的景象,梦的意识,梦的境界,梦的气氛...

  • 标签: 古典文学 《红楼梦》 《诗经》 梦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 《楚辞》
  • 简介:老子哲学、美学是一种立象观道的人生态度。相对于可读(解)的名,老子眷注于一种可静观的象。本文立足于象的本体自觉,揭示古典意象理论尚象特征的价值根源。老子哲学、美学与中国古典意象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联而不是理性对应。意象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根源于老子哲学、美学价值祈求的影响。在此种影响下,古典意象终于走出认知理性框架,祗向于对境界的瞩目。

  • 标签: 老子 哲学
  • 简介:本世纪20年代,滇中地区出现过一名土匪首领──庞兰香。庞兰香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是晚清云南贡生,曾在省内任过县级学官。兰香幼年丧母,父亲教她读书识字,10岁上就能写会算。由于外貌绝美,聪慧过人,村邻替她取了个“小观音”的绰号。从书香人家的小姐,到民国史上并不多见的匪首,庞兰香有着一段反常的遭遇。1917年1月中旬,滇西股匪杨天福及其大头目普曙明(又名普小洪),率领匪众300余人,东下窜入昆明西邻的安宁境内,袭取县城失利后,转向县南进行抢掠。庞家乃安宁南远郊杨兴庄的大户,普曙明亲自扑进庞宅,观看喽啰们动手。因见庞兰香年轻貌美,就把她一起掳走。这一年,“小观音”还没有满20岁,生活道路从此完全改

  • 标签: 唐继尧 滇中地区 支队长 小观音 司令官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