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庄子在《逍遥游》中首先用尧与许由的故事阐发"圣人无名"。"圣人"指的是如尧一类"举世闻名"的圣人。对圣人而言,"名"是最大的枷锁,因而庄子强调圣人当有名而不以名为名,心中"无名"。接着,庄子又借接舆之口,诠释"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的"神人无功"。神人是能建神奇之功的人,指于国于民能建大功的功臣。对神人来说,"功"是最大的羁绊,因而庄子强调神人虽建功而不居功,心中无功

  • 标签: 至人无己 庄子思想 《逍遥游》 无功 疵疠 惠子
  • 简介:《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 标签: 至人无己 敖倪万物 庄子
  • 简介:景德元年(1004年),卸任长山县令的朱文翰改任淄州长史.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历史的闲职,办公地点在秋口。从县令位子上调任这样的闲职,说朱文翰心里没想法那是假的,

  • 标签: 圣人 官场 办公地点 朱文 县令 州长
  • 简介:仓颉,一作苍颉,姓侯冈,为黄帝的史官。其出生地在今濮阳市南乐县吴村。因为他创造了文字,功勋齐天,被称为史皇、颉皇、颉帝,又称造字圣人。“上古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下》),即用兽皮、草禾或枝条藤蔓等物编结成长绳,大事系大结,小事系小结,单结表示十,双结表示百,特别的事打一个特别的结,相连的事则打一个连环结,不同的事物有时用不同的颜色相区别,然后凭记忆查点大小和绳的数量,回忆这些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绳结所代表和蕴含的事情,以及质和量的差异。结绳记事这种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当时的社会民事活动提供了便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社会

  • 标签: 字圣 仓颉 独体字 天干地支 结绳记事 文字
  • 简介:第十章贬谪出京39惹怒皇帝经过范仲淹及那些忠良之臣的一番努力,朝政各项事务终于慢慢趋于稳定,仁宗的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提升。特别是范仲淹谋划建议朝廷举办的那次"赈灾展示"活动,奏请朝廷免除重灾区的各类税钱,以及建议朝廷推行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朝廷不仅有效地整肃了官场风气,还赢得了民心,有些百姓甚至说仁宗皇帝的文治武功不亚于宋太祖。

  • 标签: 范仲淹 郭皇后 吕夷简
  • 简介:第六章雄心万里毛遂自荐乾兴元年(1022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位25年的真宗皇帝驾崩,享年55岁。现年13岁的仁宗赵祯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曾举荐神童晏殊的张知白升任为尚书右丞、枢密副使。

  • 标签: 范仲淹 连载 圣人 官场 毛遂自荐 第六章
  • 简介:唐玄宗时的宫廷画师韩幹擅长画马,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记载较为详细:“韩幹,大梁人。……玄宗好大马,御厩至四十万,遂有沛艾大马,命王毛仲为监牧,使燕公张说作《駉牧颂》。

  • 标签: 《历代名画记》 圣人 唐玄宗 张彦远 画马 画论
  • 简介:宋词中的无名氏是一种值得从整体上加以研讨的现象。在宋代无名氏词中,有多达200余首与通代尤其是宋代有名氏词互见,说明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不少人认为这些词的作者并非无名氏;它们自宋代以来的传播与接受,总体而言,并未因其作者身份佚失而如同想象中的那般寂寞。互见对象中频繁出现两宋名家词人,又间接表明,宋代无名氏词的整体水准同样不似传说中的那样不堪。当传名意识久已深入人心,无名氏作品自然也会因为由此激发出的创作上的个性追求,从而留下一些优秀的篇章。同时,数量居于整个中国古代词史首位的宋代无名氏词,还可以成为考量宋词之所以成其为"一代之文学"的一个要素。而充分体认词的音乐文学特性,应该更为有助于理解,在深入骨髓的传名意识笼罩下,宋词何以仍然大量出现佚名的情况。

  • 标签: 宋词 无名氏 互见 传名意识 音乐文学
  • 简介: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历来是播出电视连续剧的,2000年的1月28日至2月1日,连续播出8集电视专题片《无名英雄》。这批无名英雄中有一个主角——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是宁波姑娘。她从18岁起投身革命,任向警予同志秘书、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科长。

  • 标签: 《无名英雄》 女性 陈修良 人物传记 革命事业 中国
  • 简介:《蚁国英雄》与《生命桥》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文章。无论是教材编者选用、改写与组合意图,还是《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建议,其解读策略都是思想性解读,这也是当前语文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的主流倾向。但当前语文教学积弊的根源亦在于此,因为思想性解读及其教学,恰恰是非语文的教学。如果要让语文回归正途,必须让文本解读从思想性解读回归审美解读,并在审美解读的根基之上重组教学内容。。

  • 标签: 解读策略 《生命桥》 教材编写 思想性 苏教版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