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的中共党史、地方志事业,起步于50年代,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如何认识和做好市场经济条件的史志工作,我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史志工作的实践,作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史志 市场经济条件 史志部门 邓小平理论 资政 存史
  • 简介:600年前,郑和以七西洋的壮举开创了中华海权的鼎盛时期,“表明一个有着伟大活力的时代的到来”。郑和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广播了中华民族的“黄色文明”,同时在还于为中华民族“蓝色文明”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强大精神支持。尽管此后中华民族因海权而衰落,但600年后的今天,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华民族 海权 全球化 蓝色文明 鼎盛时期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与环境.并已经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研究民族关系的必要性.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民族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现阶段研究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 中国 国民 重要意义
  • 简介:古代食品中有一种叫具。到唐末时,对具就没有解释了。之后,具却屡屡出现。那么,具到底是什么呢?

  • 标签: 寒具 饮食文化 中国 食品
  • 简介:《中国文化报》最近在《出版百年》专刊中列举一百年来中国出版界的著名人物,介绍了陈克同志。我国出版界中现年三四十岁的人,已很少知道他了。陈克于1934年参加左翼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建国后的1951年,从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岗位上调出版总署任党组书记、副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与文化部合并,他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出版工作。1958年,文化部有些直属单位(包括部分出版单位)下放北京市,他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化、出版、卫生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陈克同志对全国出版工作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清理反动、淫秽、荒诞书

  • 标签: 叶圣陶 出版工作 私营出版业 社会主义改造 学者型领导 抗日根据地
  • 简介:徐雪,1911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杭州地委组织部长。1928年被捕入狱,1933年被保释出狱,后参加陈翰笙领导的中国农村研究会。1935年承办新知书店,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出版了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父亲 怀念 副总经理 马克思主义 组织部长
  • 简介: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西藏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藏农村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文章选取了江孜县的班觉伦布村为个案,用社会学方法描述了班村农民的基本经济生活状况以及班村经济的新发展,同时还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班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文章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和适应市场,西藏农村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 标签: 市场经济 西藏农民 发展 班觉伦布村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格局.本文从民族分布格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地位和比重的变化、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民族团结的新发展和"两个离不开"观念深入人心五个方面,对民族关系的现状进行了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 经济地位 新格局 条件 发展
  • 简介:每到冬日,就不免想起一段“乡愁”。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我的老家在江南水乡,“三九”严寒,天上纷纷扬扬,飘起了鹅毛大雪,村前大河,冻结冰封。一家人便在家里“同炉”,生起一盆炭火,抱团取暖。母亲教我唱一首歌谣:

  • 标签: 诗情画意 江南水乡 乡愁 歌谣
  • 简介:1936年夏,南京酷热,国民党中央委员兼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长梁操,偕同夫人黎剑虹前往庐山避暑,讵料抵山不久,突患头晕病,整天昏沉欲睡。数天后,胸前又冒出一粒豌豆大的小疮,像针刺一样疼痛,山上医生包括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带来的医生,都来诊过,但都奏效不大,黎剑虹遂即电告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夫人沈慧莲,沈慧莲要他们

  • 标签: 军事委员会 张仲景 国民党 南京市 中央委员 陆军军官学校
  • 简介:李嘉存,近乎戏剧性地进人大众的视野,是他的广告形象。“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这几句京腔京韵几乎成了大众的口头禅。李嘉存的憨态可掬以及他那极具征服力的真纯,把他从相声舞台的调笑里,移向大众的彼此真诚的祝福中。吃嘛儿嘛儿香,越出了生理学的局限,化为一种远瞻生活前景的快乐与自信。

  • 标签: 李嘉 快乐 艺境 广告形象 大众 戏剧性
  • 简介:郑和七西洋,创建了世界航运史上的伟大壮举。15世纪以及明朝中期,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处于世界各国发展前列的文明古国中国,为郑和七次西洋的成功,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基本保证。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科技保障 明朝中期 15世纪 文明古国 基础条件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无数风流人物,在中华灿烂辉煌的古文明的基础上,大展宏图,创建了无数丰功伟业。明朝三宝太监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经历28年,七次西洋,经过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继续远航到达非洲沿岸国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科技保障 中华民族 古代文明 古文明 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