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兰波──为改变生活而奔波的人周家树纵观兰波纷繁作品,悲剧般一生,从他写第一封信到临终前最后一封信,从他十六岁到三十七岁这整整二十一年中,我们可发现他奔波身影。1880年8月17日兰波在亚丁写一封信中说:“与老板和工程师发生争执后,我带着四...

  • 标签: 兰波 埃塞俄比 波德莱尔 地理学 新感觉 塞浦路斯
  • 简介: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是一位杰出文学家。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以议大礼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此间,他在安宁居住过很长时间,与安宁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文人学子建立了深厚情感,对安宁文化有着重要贡献。

  • 标签: 杨升庵 杨慎 中国 明朝 生平事迹 文学创作
  • 简介:屈永祥和永祥八宝盖碗茶张宁梅,奚流在宁夏永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屈永祥的人生轨迹上,记载着这样一些令人炫目的光点:1987年,办起一个小店,开始他茶叶经营生涯;1989年,正式办理了辞职手续,当上一个私营企业老板;1990年,生产出第一盒...

  • 标签: 盖碗 消费者 《回族研究》 “诚信” 无形资产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
  • 简介:汉代乐府诗,大部分表现着悲凉感伤情绪。这是什么缘故呢?费秉勋同志在《汉乐府杂考》(《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这是时代审美风尚表现。尚悲,是汉代乐歌欣赏时代风气。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同声,皆乐于耳。''悲音'与'美色'并列为美感对

  • 标签: 汉乐府 自纪 悲音 西南师范学院 时代风气 杂考
  •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祁(今属山西),其父处廉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博学多艺,以诗乐书画俱妙独步唐代,他'诗人妙品上上',画'参于造化,绝迹天机',又'工草隶,闲音律',被后世推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代表、中国文人画开山祖师。他还是中国佛教史上颇具影响高德居士,生前就享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雅誉,身后更荣膺'诗佛'美名。前人评论王维诗歌,每每以空境、禅境相标目,这自然不无道理,但如单论空禅,就未免以偏概全了。需知,空禅只是他以佛心观世时彻悟,

  • 标签: 王维诗歌 盛唐山水田园诗 中国佛教史 诗佛 中国文人画 三重
  • 简介:Notlongago,UNESCO'sWolrldHeritageCommitteeheleits28thworkconferenceinSuzhou,Ching,makingthebeautifulcitythefocusofattention,Inface,eveninChing,SuZhouisunique,Statisticsshowonlysixcitiesofthemorethan140citiesbuiltinthesameperiodasSuzhousurvivedandonlySuzhouhasremainedinitsoriginalplace,ThatiswhyChinesehistorianGuJiegangconcludedthat“SuzhouisChin'sNo,1ancientcity.”

  • 标签: 苏州市 中国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浚。26岁,由于受明代理学家“知行合一”学说影响,他将自己名字改为“知行”。后来,他发明了学做合一教育方法,又把“做”规定为“在劳力上劳心”。这就很自然地相信“行是知之始,

  • 标签: 陶行知 “知行合一” 教育方法 教育家 名字 自然
  • 简介: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仅二十岁神宗皇帝赵项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屈服退让,不满手朝廷、州县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有着富国安民、强兵雪耻强烈愿望。亲政以后,他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英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王安石身上。此时王安石年富力强,曾任多年地方官员,在朝中也几经沉浮,了解国政民情,虽未受大用,但在士大夫中享有极高声誉,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人们称赞他质朴节俭,不嗜酒色财利;赞美他视富贵如浮云,不以自身荣辱进退为意;钦佩他好学深思,深通经术,成一家之学。尤为重要是,王安石几年前曾上书宋仁宗,力陈“理财为先”改革建言,与神宗励精图治雄心壮志,不谋而合。熙宁二年,神宗排除朝中大臣反对和阻挠,果断地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筹备变法事宜。就这样,一场关乎国运兴衰、关乎民生顺逆重大改革运动正式开始了。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悲剧 演变 改革运动 国家税收 安邦治国
  • 简介: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想必宰相千金亦不愁找不到婆家吧?可巧,宋代名相章惇女儿就'壮年不嫁'.何谓'壮年不嫁'?司马光在其中曾定过一个标准,说'女不过二十','过此则为失时矣'.章惇女即是'失时'一例.更有著名理学家程颐女儿终身'未得所归'.范仲淹对此现象曾肯定地说'女不得嫁'者'比比有之'(卷上).可见,'女子难嫁'现象在宋代中上层家庭中屡见不鲜,绝非偶然.

  • 标签: 宋代 女子 女儿 司马光 范仲淹 理学家
  • 简介: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党对执政理念认识迭到一个新境界,体现着党对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思想清醒认识,体现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把握,体现着党对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信心。

  • 标签: 和谐社会 执政理念 党内和谐
  • 简介:胡适劝告胡适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提倡写自传,不仅自己写《四十自述》,还建议别人写。他说"我《四十自述》,只是我‘传记热’一个小小表现","我还劝告过蔡元墙先生、张元济先生、高梦旦先生、陈独秀先生……盼望他们都不要叫我失望。"1932年陈独秀被捕入狱,关在南京监狱,就想动手写自传,可是,十年不成,仅仅在临出狱时写了两章。当初计划是比较大。1932年底,他在致高语罕信中说:"《自传》尚未动手写,写时拟分三四册陆续

  • 标签: 写自传 开了个头 自传开了个
  • 简介: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甘薯疏》写道:“薯有二种:其一名山薯,闽、广故有之;其一名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前者为我国本土所固有的,古籍称薯、藷、薯蓣等,晋嵇含《南方草木状》称“甘薯”(与今“甘薯”名称所指有所不同);后者是从海外异域传入

  • 标签: 名山 明代 草木 传入 科学家 徐光启
  • 简介: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改革家。自宋以来对王安石变法一直议论颇多,在《宋史》人物传上也是除了王安石本传对王安石予以肯定外,更多是对王安石否定。尤其当我们认真翻阅《宋史》人物传,并从中仔细品味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就更能看出其对王安石否定——从人品上贬低王安石。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 人品 青苗法 宋史 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