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活动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从地震混沌现点出发,对地震时、空、强分布进行分数维计算,寻找其变化规律。通过与断层维数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发现,三者同时与断层维数有关。依据简单物理模型和假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还进行了岩石压裂实验,实验证明岩石裂隙维数在2.5级左右,与假设条件及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断层 分数维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地震活动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并对宁夏及青海地区(35°00’-41°00’N,100°00’-107°40’E)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对1992年-1993年该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综合预报效能检验。并据此对该区1994年-1995年地震趋势做了估计。

  • 标签: 统计指标 综合概率 预报效能
  • 简介:利用波形对比分析与多台到时对比方法找出了流动台站记录地震波形常规分析中存在问题,提高了流动台资料利用率.

  • 标签: 综合分析 流动地震台 波形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台湾集集大地震前后福建、台湾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地质、大地形变测量以及板块运动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集集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壳形变、断层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成因以及前兆现象等。可供深入研究集集地震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断层动力学 地震成因
  • 简介:利用昌黎等台磁测资料,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出现了约3个月短期异常,这对于地震预测预报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地磁异常 幅值比 地震预报
  • 简介:ArcView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可视化、浏览、查询和分析空间数据能力。利用ArcView菜单命令,本文提出一种绘制综合等震线图简便方法,并以首都圈地区综合等震线图绘制为例,说明新方法易用

  • 标签: ARCVIEW 综合等震线 简便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地震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因其传播快速和便捷特点已成为传递信息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地震信息传播特点和新兴媒介平台优势,通过对地震信息资源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为主体地震信息发布构架.同时,借助大众新媒体传播及时快捷、立体多元、全面覆盖信息平台,可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地震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信息 传播平台 综合服务
  • 简介:21世纪以来,井下观测以日、美等国为首迅速进入“深钻井,多分量,宽频带”发展时期,我国也紧随其后开始了井下综合观测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10年来井下综合观测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陆、大洋科学钻探工程中应用,展示了各国井下综合观测技术上成果,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特点,最后对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多测项集成技术和井下安装检测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我国,井下综合观测仍属于技术创新项目,虽然第一批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已成功研制出来,并在500m以内钻孔中进行了小规模实验,但成功经验较少,与技术领先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 标签: 地震 深井观测 井下综合观测技术 科学钻探
  • 简介:日益膨胀信息数据和不断丰富网络应用,不但需要单位局域网络支持越来越多联网用户,而且更要支持更丰富媒体应用,以满足电子数据交换和数字音像综合处理要求,因此,构建一个高速局域网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在福建省地震局新建防震减灾大楼中构建一个适合当前需求,且在将来可方便、平滑升级综合布线系统,为地震监测预报及抗震救灾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综合布线 千兆以太网 六类UTP
  • 简介: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三要素:地震危险,地震危害和地震易损,它们概念完全不同,且很容易混淆,但又存在因与果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 地震易损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进行电磁多参数综合观测资料。主要结果:1.电磁多参数资料丰富,可利用信息量大;2.测区周围290km范围内5.0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电磁前兆异常;3.地震前地壳中出现电磁前兆时间要比空中出现早6——14倍之多。

  • 标签: 大地电场 大气电场 电磁辐射 地震前兆
  • 简介:在宁德井首例成功实现了严格意义上地震地下水单并综合观测,水位和水化观测同时达到满足常规要求理想效果。本文介绍采用“循环法”实现静水位一水氡单井综合观测实施过程和实验观测结果,根据实验过程中体会,对该方法实用和优点作了讨论。

  • 标签: 地震 地下水前兆 单井综合观测 循环法
  • 简介:结合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环境地质问题形成因素,针对神木县朱家沟、白泥塔煤矿采空区特点对其塌陷治理提出方案及建议。

  • 标签: 采空区 塌陷地震 防治措施
  • 简介: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集集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集集主震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角度,判定集集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地震参数 板块边缘 构造演化 地震分类学
  • 简介: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集集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集集主震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角度,判定集集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地震参数 板块边缘 构造演化 地震分类学
  • 简介:利用1999~2001年中国大陆GPS最优综合观测解资料,借助改进负位错模型,研究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活动块体与其边界断裂构造变形特征,获取高应力应变积累闭锁区段及可能与强震孕育有关背景信息.分析表明:祁连山断裂带与海原断裂和日月山断裂交汇区、日月山断裂南段与拉脊山断裂、宗务隆山-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部位;盐源-丽江地块及NE向延伸至川滇交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交汇区及其临近区域;鲜水河至安宁河断裂北段以及与龙门山断裂交汇部位、滇西南边界永德龙陵-澜沧-勐遮断裂及其北段与怒江断裂交汇区域可能具有高应变能积累背景.而阿尔金断裂中段、海原断裂东段、库玛断裂东端、红河断裂中东段与元谋-绿汁江断裂及小江断裂交汇区域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背景.

  • 标签: 南北地震带 GPS综合观测解 改进的负位错模型
  • 简介: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硬度却得到了极大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 标签: 垂向应变 钻孔应变 三维应力 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