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的主要功能是负重、行走、维持身体平衡和吸收震荡。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与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与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部骨折后功能受限,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局部压痛明显、肿胀,甚至有水疱、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部,外翻时内部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部疼痛加剧。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内固定。

  • 标签: 踝关节 足部 骨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外科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0年1月--同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巧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如厕、进食等方面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足踝外科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部损伤患者60例,将入选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则添加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肿胀消失以及下床活动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患者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裸部损伤患者及时开展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裸关节功能得到尽早恢复。

  • 标签: 足踝部损伤 中医传统手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上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后动脉内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后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后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后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结论在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上穿支皮瓣修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踝部皮肤缺损 胫后动脉 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76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在围手术期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7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康复顺利;按AOFAS足部系统评分优良率96%。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能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可吸收材料 踝足 骨折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对10例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采用清创封闭式血压吸引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10例均获得一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无坏死和感染。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结合皮瓣移位或移植,对部皮软组织缺损感染的创面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足踝部 钢板外露 VSD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15cm。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皮瓣移植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器(AFO)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比较常规康复组和加用AF0组治疗后踝关节畸形发生率、下肢Brunnstrom分期及ADL改善情况。结果通过2个月康复治疗,发现治疗组踝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73.3%);治疗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ADL能力改善情况、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FO不仅在脑卒中晚期对下肢功能康复有辅助作用,而且在脑卒中早期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踝关节挛缩畸形并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5月,以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出68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健康教育)各分配34例,分析观察各组患者的病情认知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疾病知识、治疗注意事项、发病病因和防治护理等知识水平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足踝外科病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部皮肤缺损。方法根据部受区的大小、部位确定旋转点的位置,以隐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面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18例,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9cm。经3~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隐神经伴行血管的解剖与皮肤血供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足内踝部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措施对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内容,对两组静脉血栓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其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手术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且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有较大幅提高。

  • 标签: 足踝手术 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扁平足的成因以及扁平足患者采用定制足弓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60例扁平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定制足弓垫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7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5%,3例患者无显著治疗效果,后期通过手术扁平足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将定制足弓垫治疗方案应用于扁平足患者中,可以将患者的足弓有效抬高,改善患者的足部变形症状,加大足部受力,有效减轻扁平足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扁平足 成因 定制足弓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不同类型皮瓣修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入选的对象均是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皮瓣修复治疗,随访患者1-3年,分析不同类型皮瓣修复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9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6例。随访1-3年,40例患者中,有38例皮瓣完全成活,仅有2例皮瓣发生坏死,均为股前外侧皮瓣,3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因皮瓣臃肿进行二次修整手术;另有3例患者因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溃疡发生,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正常,皮瓣均质地柔软。对供区情况进行观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6例神经患者皮瓣修复后于3-5个月内感觉功能完全恢复,其余患者部分恢复。结论:足底内侧、股前外侧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部软组织缺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审慎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皮瓣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