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造血功能障碍(acutearrestofhemotopaisis,AAH)又称急性自限性再障综合征或急性再生障碍危象,是指在多种原因下(感染、药物最为多见)出现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外周血可表现为一系或多系减少,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贫血、出血或出血倾向等,病情多具有自限性,大多数可自行恢复或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因为特殊的血象改变,需要与急性再障性贫血、浆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相鉴别,

  • 标签: 急性 造血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 感染
  • 简介:传统的输液架比较笨重,移动不方便,病人需要专门的陪同人员帮助举高输液瓶才能上洗手间或者去室外活动,即使能够出去也不能随时坐下进行休息,且由于挂架较高,无法进行高度调节,悬挂输液瓶时非常不方便,经常需要踮起脚悬挂,同时病人也无法自行更换输液瓶,病人在输液室进行输液时,一些临时的小物件不易摆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以方便患者在活动时更舒适。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 标签: 多功能 移动式 输液架
  • 简介:康德将养生视为与治疗相对的、预防疾病的艺术,其与中医在养生的原则方面有三大相似相通之处:强调以德养生、养性,注重以理性克制感性,倡导符合中道的养生之道。对康德养生观与中医养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既可完善对康德思想的探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西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

  • 标签: 康德养生观 中医养生学 以德养生 理性养生 中道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中22例痊愈,9例疾病获得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88%。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疗效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 标签: 诊断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联合针刺对青光眼视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药联合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患,中药组单纯采用中药汤剂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中药联合针刺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对患者使用眼压控制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中药联合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与视野照比治疗前有了很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视野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与视野改善情况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对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刺 青光眼 视力 视野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苁蓉益肾颗粒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苁蓉益肾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IIEF-5)评分、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IEF-5评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IIEF-5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清睾酮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标签: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中医药疗法 针灸疗法 苁蓉益肾颗粒
  • 简介:目前,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推广,本文介绍了PBL教学模式在泌尿系统组织中的应用,以期对组织PBL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PBL 教学模式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心理干预组FMA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促进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肢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