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是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生成物之一,通过对近20余年来在艾临床研究、化学成分、安全性评价,以及微化、无烟化艾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揭示艾研究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促进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推动灸法的传承与创新.

  • 标签: 灸法 烟雾 化学 安全性 评价研究
  • 简介:记者从“中药安全与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已建立起国内外药用植物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分析及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平台,建立了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有害真菌毒素的行业标准“黄曲霉检测技术标准”,在中药有害残留物分析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标签: 真菌毒素 中药安全 管理系统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 技术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升降散对内毒素(LPS)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ET-1和N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空白细胞+LPS0.50mg/ml)、低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5mg/ml+LPS0.50mg/ml)、中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10mg/ml+LPS0.50mg/ml)和高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30mg/ml+LPS0.50mg/ml),观察各组ET-1和NO水平变化。结果:升降散作用细胞48h后,内皮细胞在5~30mg/ml范围内对内皮细胞贴壁无明显影响。LPS作用内皮细胞48h后,NOi、NOS、NOS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升降散作用细胞后ET-1、NOi、NOS、NOS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中、高剂量升降散组诸指标的降低幅度较低剂量升降散组明显(P〈0.05,P〈0.01)。结论:升降散能抑制LPS诱导的VECs活性物质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以中高剂量升降散效果更显著。

  • 标签: 升降散 脓毒症 内毒素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 简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吸入到气道内的曲霉发生变态反应,继而引起支气管、肺部损害的临床疾病,ABPA同时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临床较为罕见,治疗比较棘手。中医文献对本病并无记载,临床报道亦较少,所以制定有效且疗效显著的方案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患者长期发热、皮疹,辨证脾虚湿蕴,血虚风燥夹瘀,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健脾祛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疗效显著,期待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清毒汤对实验性重症肝损伤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及D-乳酸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AA致实验性大鼠重症肝损伤模型,清毒汤干预后,检测大鼠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T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毒汤低、中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血清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清毒汤高剂量组除血清内毒素含量外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乳果糖组比较,清毒汤中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低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结论清毒汤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有较好的改善肝损伤和降低内毒素表达的作用,尤其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通透性相关。

  • 标签: 肝损伤 内毒素 硫代乙酰胺 凝血酶原活动度 D-乳酸
  • 简介:目的利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面部老化,观察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使用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老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经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以及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的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注射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老化,美容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透明质酸 强脉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