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恶性淋巴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明确扁桃恶性淋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13例扁桃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1例失访,7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3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已生存3年。结论扁桃恶性淋巴早期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率较低,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我科开展的无痛人流室的工作中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手术中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麻醉药物的外渗,不易脱出血管,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手腕桡侧头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ICU 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 110 例 ICU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静脉炎发生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P < 0.05 ),且 实验组患者护理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毛母质的超声特征,提高对毛母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的16名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10例,年龄1个月~19岁。探查病变区的范围及深度,以及对病变区的血流状况进行多普勒分析。结果:结合颌面部钙化上皮的超声表现,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团块伴钙化型和实质无钙化型。结论:超声检查在颌面部钙化上皮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钙化上皮瘤 超声诊断 血流
  • 简介:目的观察温阳化痰散结方的抑作用。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及联合组,每组6只,建立雌激素受体(ER)阳性裸鼠乳腺癌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他莫昔芬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溶液灌胃,温阳化痰散结方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中、高剂量温阳化痰散结方溶液灌胃,联合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溶液、中剂量温阳化痰散结方溶液灌胃,均连续给药15d。观察裸鼠一般状态、体重及进食量、重及肿瘤抑制率。结果给药前各组裸鼠精神状态均稍弱,给药后,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裸鼠精神状态较前改善。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给药后体重较本组给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进食量较模型组、联合组均增加(P〈0.05)。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重明显降低(P〈0.05),他莫昔芬组与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比较重有所降低(P〈0.05)。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联合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7.89%,14.03%,43.07%,25.00%。结论温阳化痰散结方可改善乳腺癌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增加其体重,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的生长,且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乳腺癌 化痰散结 他莫昔芬 温阳 裸鼠
  • 简介: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严密观察,总结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和护理体会。结果近一年来使用留置针输液抢救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认为静脉留置针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护理工作,利于抢救患者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急危重症 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颈内静脉以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患者100例进行分组治疗,股静脉置管组55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5例.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以及Kt/v值均显著大于股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是更为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更长,导管使用次数更多,透析血流量更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内静脉 股静脉 临时置管 血液透析
  • 简介: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青年课题基金项目编号2012QN-11。摘要目的解决术前病人穿刺疼痛,避免二次心理应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首台择期手术患者107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不用表面麻醉药。实验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碱化皮肤,使用5%复方利多卡因。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穿刺成功率、无痛率;静脉穿刺前5min和穿刺时病人的心率、呼吸;视觉类比量表(visualana2loguescale,VAS)及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分值等多项指标。结果①两组均无局部皮肤反应(有无苍白、红斑、水肿)。②两组在静脉穿刺前5min心率、呼吸等基础指标差异不大(P>005);静脉穿刺时因疼痛刺激出现差异(P<001),穿刺成功率因疼痛刺激、病人配合程度降低受到一定影响。③实验组有效减轻和消除疼痛,无痛率较高,两组VAS、VRS值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痛率反向相关。结论应用表面麻醉药有效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穿刺疼痛,避免二次心理应激,操作方便,成本经济实惠,具有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 静脉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