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动脉又称颈动脉副神经节、化学受体,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则双侧颈动脉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具体诊断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提供可靠的依据,且该方法具有价格低廉、快捷有效和连续监测等优点。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及椎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轻,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少,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柱肿瘤及椎转移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灭活段骨复合假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64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术组与复合组,每组均为32例,手术组应用假治疗,复合组应用酒精灭活段骨复合假治疗,术后随访2~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STS评分,复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优良率是78.1%,复合组是93.8%,复合组高于手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1.9%,复合组是3.1%,复合组低于手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精灭活段骨复合假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较单纯假治疗相比,可明显提升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酒精灭活瘤段骨 假体治疗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中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脑动脉手术中的实施效果,为脑动脉手术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70例脑动脉手术患者,综合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实验1组(n=35,全凭静脉麻醉)、实验2组(n=35,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脑动脉手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情况、颅内压、MMP-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同麻醉形式下的脑动脉手术患者组间相同观察指标结果对比,P<0.05,实验1组均优于实验2组。结论相对于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更利于脑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提高安全性、促进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全凭静脉 静吸复合 脑动脉瘤手术麻醉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就诊的6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正常时间和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高于对照组的7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注射 效果
  • 简介:目的:对原发扁桃非霍奇金淋巴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扁桃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原发扁桃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原发扁桃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扁桃非霍奇金淋巴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扁桃体 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贵要静脉 颞浅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医护一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06例应用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均来自我院,选取范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化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实施医护一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方式,试验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的浅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混合(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最终行Mohs(莫式)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为新生儿提供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接收94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儿提供股静脉穿刺采血,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外周静脉穿刺采血,评价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评估患者采血后标本溶栓率及皮肤紫绀发生率。结果常规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0例(85.11%),研究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5例(95.74%),研究组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6.525,P=0.011)。常规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12.77%,皮肤紫绀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4.26%,研究组患儿皮肤紫绀发生率为6.38%,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皮肤紫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外周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采血后新生儿出现皮肤紫绀、标本溶血率较低。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股静脉 采血 穿刺成功率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生病选择静脉输液,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士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笔者在儿科工作近20a的体会,浅谈一下小儿静脉穿刺,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 标签: 穿刺术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的外科护理措施。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例颅咽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常规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关照对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能够对颅咽管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咽管瘤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开颅切除术后床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术后床出血率。结果床出血的27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10.00%)、血管型(20.00%)术后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6.25%)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脑凸面脑膜病理类型与术后床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床出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病理亚型 脑膜瘤 瘤床出血 开颅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四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四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孕妇 血浆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凝血酶原四项 检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