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本草中记载“刺参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消炎之功效”。民间用来治疗结核性咳血,再障贫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参(海参)体壁和内脏多糖有抗凝、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中国勃海湾产海参叫做刺参,是正宗海参,学名为(Stichopusjaponnicus)本实验室对剌参(产于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多糖,得水解液和多糖两个部分并进行了化学分析,并进行了药理活性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方法和结果一、海参提取方法新鲜海参洗净,将体壁做成匀浆放入三颈烧瓶内,加入防腐剂甲苯,在45℃下搅拌使其自然水解,4小时后用10%盐酸调pH至2.5~3.0之间,在45℃继续搅拌同时加入0.4%胃蛋白酶(活力1:3000倍)边调pH保持2.5~3.0,连续反应14小

  • 标签: 提取物 药理作用 养血润燥 免疫功能 补肾益精 再障
  • 简介:大蒜味辛性温,归阳明、太阴、厥阴经。有行滞气,化徽积,破恶血,除风邪”等功效。《本草纲目》载:。胡蒜,其气薰烈,能通五脏,达诸窍,消痛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蒜属中医活血化瘀,挂痰通络药。本文将从实验和临床方面着重讨论大蒜及其提取对心血管病几种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临床 实验研究进展 冠心病 大蒜提取物 常见 风邪
  • 简介:目的:在对中药鬼箭羽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各提取组份SML-1,SML-2,SML-3,SML-4对于脂肪细胞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离的大鼠脂肪细胞,用高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鬼箭羽各提取组份对于胰岛素抵抗模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的影响以及对于正常脂肪细胞,低浓度胰岛素刺激脂肪细胞的影响.结果:鬼箭羽各提取组份SML-1,SML-2,SML-4(10μg/ml)对脂肪细胞葡萄糖的基础摄取率有所提高.SML-2,SML-3(100μg/ml);SML-1,SML-2,SML-3,SML-4(10μg/ml);SML-1,SML-3,SML-4(1μg/ml);SML-1,SML-2,SML-3(0.1μg/ml)对于低浓度胰岛素(1.2nmol/L)刺激的外周葡萄糖摄取均有协同增强作用.SML-1,SML-2,SML-3,SML-4(100μg/ml);SML-1,SML-2,SML-3,SML-4(10μg/ml);SML-1,SML-2(1μg/ml);SML-1,SML-2(0.1μg/ml)可以提高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平.结论:鬼箭羽各提取组份可以促进正常脂肪细胞低浓度胰岛素刺激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可能是其降糖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中药 鬼箭羽提取物 脂肪细胞 葡萄糖摄取 药效学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对前期研究所获得的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运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rsatairesinol)、牛蒡苷元(arctigenin)、lappaolA、lappaolF、lappaolC、arctignanE、牛蒡苷(arctiin)和lappaolH.结论: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所得的化合均为木脂素类化合,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推测牛蒡子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所含的总木脂素类化合有关.

  • 标签: 牛蒡子 总木脂素类 降血糖
  • 简介:朱砂莲提取(A1015)对小鼠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实验表明:A1015的ED50为朱砂莲胶囊ED50的1/225,马兜铃酸A的ED50为A1015ED50的1/16,为朱砂莲胶囊ED50的1/720.说明朱砂莲资源的利用以开发朱砂莲提取A1015为最佳.

  • 标签: 朱砂莲提取物 A1015 马兜铃酸A 醋酸扭体试验 镇痛
  • 简介:枸杞乙醇提取100mg/kg、500mg·d×50d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有明显提高作用,并可减少心、肝、脑组织脂褐质浓度,提高RBCSOD活力,表明枸杞改善记忆的作用与其促进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 标签: D-半乳糖 衰老小鼠 改善作用 乙醇提取物 改善记忆 脂褐质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EGB50对高糖高脂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法、透射电镜等技术等研究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和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M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AGEs、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灌胃给药5周后,EGB50150mg/kg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GEs含量明显比DM组降低,但空腹血糖、胰岛素变化不明显。电镜发现DM组血管组织出现明显改变,其内皮细胞胞浆中空泡增多,线粒体肿胀,可看到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上;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多;EGB50150mg/kg组则病变明显有所改善。结论:银杏叶提取EGB50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脂、糖基化产物的含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及改善血管病变。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EGB50 糖尿病 血管 超微结构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能降低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趋势,给药30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著降低;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贯叶连翘提取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上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标签: 贯叶连翘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生长抑素
  • 简介:本栏目报道了中国学者最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鉴定,且在中国期刊发表的新化合,有的结构新颖,有的具有生物活性,本栏目对于候选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和天然有效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天然化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 中国期刊 结构修饰 先导化合物 分离鉴定
  • 简介:本栏目报道了中国学者最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鉴定,且在中国期刊发表的新化合,有的结构新颖,有的具有生物活性,本栏目对于候选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和天然有效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天然化合物 结构修饰 活性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总提(TAE)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DNFB诱导小鼠迟发超敏(DTH)反应作为模型,用耳肿胀度作为主要的检测指标.以3H-TdR掺入法研究TAE体外对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活化脾细胞法检测IL-2.结果:TAE3个剂量对Cy降低或升高的小鼠DTH反应均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TAE对亚适浓度ConA或LPS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与产生IL-2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量效曲线均呈典型的钟罩型.结论:TAE具有机能和浓度依赖性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黄芪总提物 迟发超敏反应 脾淋巴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Ⅱ 免疫调节作用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中C21甾体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柱层析法对徐长卿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C21甾体化合,分别为3β,14-dihydroxy-14β-pregn-5-en-20-one(Ⅰ),glaucogeninC(Ⅱ),glaucogeninA(Ⅲ),glaucogeninD(Ⅳ),neocynapanogeninF(Ⅴ),glaucogeninC3-O-β-D-thevetoside(Ⅵ),neoeynapanogeninF3-O-β-D-oleandropyranoside(Ⅶ).结论:化合Ⅲ、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徐长卿 萝藦科 C22甾体 化学成分
  • 简介: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培养、供筛样品库的建立模式、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建立国家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联盟的可能性.

  • 标签: 微生物 先导化合物 发酵 排重 生物筛选 化学筛选
  • 简介:药物研究的历史表明,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提高天然产物的研究水平,提高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或药物的效率,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本文根据应用现代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的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从天然产物中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推进活性化合或药物先导化合的发现进程,促进我国的创新药物研究.

  • 标签: 天然产物 活性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
  • 简介:本文对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的思路及先导化合的优化方法作了简单论述.指出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有活性的化合,将仍然是先导发现甚至是创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天然产物 先导化合物 结构修饰与优化
  • 简介:目的:研究繁缕中的黄酮类化合。方法:95%的乙醇提取的水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各种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UV,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黄酮碳苷类化合,其结构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芹菜素-6,8-二-C—β-吡喃葡萄糖苷(2),即新西兰牡荆苷-2[vicenin-Ⅱ(6,8-β-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苷(8-C—β-D—galactopyranosyh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8-C-β—D—galactopyranosylapigenin)(3),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vitexin6-C-β-D—galact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4),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6,8-di-C-α-L-arabinopyranosylapigenin)(5),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schaftoside(6-C—β-D—gluc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6),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isoschaftoside(6-C-α-L-arabi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7),芹菜素-6-C—β-半乳糖-8-C-α-L-阿拉伯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8),芹菜素-8-C-β-D-半乳糖(8-C-β-D-galactosylapigenin)(9),牡荆素[vitexin(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0),异牡荆素[i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1),麦黄酮-6,8-二-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8-di-C-β-D-glucopyranoside)(12),麦黄酮-6-C-α-L-三-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C-α-L-arabinosyl-8-C—β-D-galactopyranoside]13),7-O-β-D-葡萄糖基-6-C—β-D-葡萄糖(6"-乙酰基)芹菜素[7—O-β-D—glucopyranosyl-6-C-β-D-6"-acetyl—glucopyranosylapigenin](14)。结论:9个化合(3~8及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14为新化合

  • 标签: 黄酮碳苷 繁缕
  • 简介:目的:采用GC法测定牛至CO2萃取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牛至挥发油:GC色谱条件:DB-17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膜厚0.25μm),载气为氮气,流速1.5mL·min^-1,分流比20:1,程序升温:80℃(2min)4℃/min→270℃(2min)。结果:指纹图谱中标示了17个共有峰并采用GC—MS进行了鉴别,其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指纹图谱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为牛至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牛至 超临界CO2萃取 GC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研究繁缕中的黄酮类化合。方法:95%的乙醇提取的水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各种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UV,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黄酮碳苷类化合,其结构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2),即新西兰牡荆苷-2[vicenin-Ⅱ(6,8-二-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苷(8-C-β-D-galactopyranosyli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8-C-β-D-galactopyranosylapigenin)(3),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vitexin6-C-β-D-galact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4),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6,8-di-C-α-L-arabinopyranosylapi-genin)(5),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schaftoside(6-C-β-D-gluc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6),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isoschaftoside(6-C-α-L-arabi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7),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α-L-阿拉伯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8),芹菜素-8-C-β-D-半乳糖(8-C-β-D-galactosylapigenin)(9),牡荆素[vitexin(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0),异牡荆素[i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1),麦黄酮-6,8-二-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8-di-C-β-D-glucopyranoside)(12),麦黄酮-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C-α-L-arabinosyl-8-C-β-D-galactopyranoside](13),7-O-β-D-葡萄糖基-6-C-β-D-葡萄糖(6″-乙酰基)芹菜素[7-O-β-D-glucopyranosyl-6-C-β-D-6″-acetyl-glucopyranosylapigenin](14)。结论:9个化合(3~8及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14为新化合

  • 标签: 黄酮碳苷 繁缕
  • 简介:目的:对烈香杜鹃茎、叶中的三萜类化合进行研究.方法:SephadexLH-20、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9个三萜单体,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23-trihydroxy-12-ursen-28-oicacid(2)、2α,3β-dihydroxy-12-oleanen-28-oicacid(3)、2α,3β-dihydroxy-12-ursen-28-oicacid(4)、齐墩果酸(5)、木栓酮(6)、白桦酸(7)、dammara-20,24-dien-3β-ol(8)、dammara-20,24-dien-3β-oAc(9).结论:化合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8、9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2、3、4为第一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烈香杜鹃 三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