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 (Qcc)对患者出院回访的影响。方法 2019年 1月建立品管圈,以提高出院患者回访率为题,对实施 100例血透门诊患者出院回访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后 100例出访患者回访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 Qcc后,出院患者回访率从 56%提高到 86%.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回住率及满意度,从而加强护患互动,了解和指导患者出院后病情、饮食、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患者 回访方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标本规范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品管圈实施前、后标本量的规范率进行比较。结果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P<0.05),提升了小组成员沟通与协调、活动积极性及品管圈方法应用能力 (P<0.05)。结论 基于 JCI标准下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 标签: [ ] 品管圈 手术标本 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 6S活动的开展对提高住院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 6S活动的前后开展对比,选取我科室 2017年 10到 12月的 100名患者(对照组)和 2018年 5到 7月的 100名患者(观察组),根据 11个选项结合自身感受进行病房环境舒适度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选项 1、 2、 3、 4、 5、 9、 10、 11项差异明显( P﹤0.05),即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住院环境的满意度。结论 6S活动的开展,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能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6S活动 住院环境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标本规范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品管圈实施前、后标本量的规范率进行比较。结果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P<0.05),提升了小组成员沟通与协调、活动积极性及品管圈方法应用能力 (P<0.05)。结论 基于 JCI标准下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 标签: [ ] 品管圈 手术标本 规范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重度 AECOPD病人机械通气期间早期康复活动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重度 AECOPD患者 57 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 n=27 )和干预组( n=30 )两组,参照组机械通气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机械通气期间予以早期康复活动,评比两组护理效果呈现出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 VAP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行比较后确定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重度 AECOPD病人机械通气 期间应用 早期康复活动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加快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活动 重度 AECOPD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9 年 3 月 13 日至 5 月 5 日患者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运用品管圈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及实施,评价实施品管圈方法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对比前后两组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变化。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 75.83% 降至 39.17%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

  • 标签: [ ]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