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胶囊+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胶囊治疗,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完成规定的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儿 磷酸铝凝胶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 简介: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相互关系,细菌对呼吸道上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PAO1及ATCC27853两株铜绿假单胞,在体外与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株A549及无血清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原代细胞相互作用,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上清IL-8浓度.结果:两株绿脓杆菌均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IL-8分泌增加,在细菌刺激下,A549细胞IL-8分泌比对照高出5倍(P<0.05),原代上皮细胞IL-8分泌比对照高出8倍(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细菌与上皮细胞的直接作用可能是呼吸道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铜绿假单胞刺激上皮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铜绿假单胞菌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从临床上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HX88108,该对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前期实验表明此含有四个不同分子量及耐药性的质粒(PFC、PFT1、PFT2、PFT3),并获得了具有这四个质粒的四株转化。本文首先用Nitzocefin法检测到EcoliHX88108及其四株转化都能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等四种头孢菌素的稳定性实验显示四个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四种头孢菌素的水解率及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表明它

  • 标签: 内酰胺酶 质粒编码 耐药大肠杆菌 头孢哌酮 前期实验 内酞胺
  • 简介:目的:在研究赖馆匹林的抗炎、解热等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对免疫性炎症的初步作用机理。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本品口服后观察其对热刺激及化学刺激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经Freunds完全佐剂致炎大鼠腹腔液IL-1检测。结果:赖氨匹林抗炎机理与抑制IL-1的水平有关。480、240mg·kg^-1本品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20mg·kg^-1仅对小鼠化学刺激显示镇痛作用,60mg·kg^-1则无镇痛作用。结论:赖氨匹林口服给药其镇痛作用仍与等剂量的注射用赖馆匹林静脉给药无显著差异,抗炎机理与抑制IL-1的水平有关。

  • 标签: 赖氨匹林片 镇痛作用 机理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8株及产IMP-1金属争内酰胺酶标准株一株,分别采用纸片增效法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比较其结果。结果和结论:纸片增效法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纸片协同法是相对可靠的检测金属酶的方法。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与呼吸道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1)贴壁生长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株HBE-16与绿脓杆菌标准株ATCC27853共孵育,庆大霉素杀死胞外,动态观察上皮细胞内细菌数;(2)HBE-16细胞与绿脓杆菌共同悬浮于细胞培养基,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数。结果:绿脓杆菌不能在HBE-16细胞内生长,并被细胞逐渐清楚。悬浮状态下的HBE-16细胞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杀菌作用。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对胞内外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呼吸道抵抗细菌感染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机制。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绿脓杆菌 抗菌作用
  • 简介:本试验对12名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随机交叉设计,口服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提供的异福(利福平二联片)和进口利福平二联片(Rifinah,卫肺宁)后,分别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血药浓度用HPLC法检测,用3P87和NDST程序,按非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口服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提供的异福和进口Rifi-nab后,其利福平的AUC分别为92.35±32.89与89.86±24.59mg·h/L,Cmax:25.9±9.7与±27.2±8.

  • 标签: 人体生物利用度 异福片 利福平 血药浓度 华北制药 异烟肼
  • 简介: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院分离的临床菌株对部分抗生素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阳性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率,而革兰阴性对多粘菌素B、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2014年与2015年相比,革兰阳性中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中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推广使用的抗生素仍然有好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菌 药敏试验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人中性粒细胞α-防御素对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①用克雷伯肺炎杆菌临床分离株K4与不同浓度α-防御素在37℃孵育两小时,平板培养菌落计数法计数细菌数.②用K4和α-防御素混合经肺部感染昆明种小鼠,观察小鼠生存率.结果:①K4与α-防御素共孵育的菌落数和PB?对照组菌落数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②肺部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混合α-防御素组小鼠的死亡率低于单纯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对照组,且生存时间延长(P<0.05).结论:α-防御素可以保护小鼠抵抗细菌性肺炎,保护机制可能不是α-防御素的直接杀菌,而可能是通过增强上皮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肺部感染 Α-防御素
  • 简介:本文研究了磺胺嘧啶锌的抗绿脓杆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药对绿脓杆菌的MIC为50mg/L,对小白鼠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ED50为818.5mg/kg。对大鼠皮肤烫伤后绿脓杆菌感染有明显作用,降低了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

  • 标签: 磺胺嘧啶锌 最低抑菌浓度 半数有效量 抗菌作用 绿脓杆菌
  • 简介:本试验对12名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随机交叉设计,口服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提供的异福酰胺(利福平片)和进口利福平片(Rif,卫肺特)后,分别对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血药浓度用HPLC法检测,用3P87和NDST程序,按非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口服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提供的异福酰胺和进口卫肺特各4后,利福平的AUC分别为73.90±23.41与72.84±25.58mg·h/L,Cmax:16.7±3.6与16.6±3.6mg/L,Tpeak:1.8±0.3与1.8±0.

  • 标签: 异福酰胺片 人体生物利用度 利福平 研究试验 血药浓度 卫肺特片
  • 简介:从患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畜的心、血、肝等病料中分离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按常规的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几种兽用氟喹诺酮类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麻保沙星)的最小抑浓度(MIC),筛选出4株临床耐药菌株(其中猪源1株,鸡1株,犬1株,猫1株).同时,用亚MIC连续递增式传代培养法获得对恩诺沙星稳定的高度和低度耐药禽大肠杆菌(MIC为64μg/ml和1μg/ml)以及高度耐药的猫大肠杆菌(MIC提高至8μg/ml).

  • 标签: PARC基因 gyrA 氟喹诺酮类药 突变研究 生化鉴定 耐药菌
  • 简介:大肠杆菌HX88108是从一严重感染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亡病人身上分离获得。药敏试验表明该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对头孢哌酮高度耐药。前期实验证明该对头孢哌酮耐药是由于该含有多个质粒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致。通过质粒转化实验

  • 标签: 头孢哌酮 内酰胺酶 HX88108 质粒转化 药敏试验 内酞胺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中8株(53.3%)产AmpC酶,3株(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3株与之99%同源,2株的Am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头孢菌素酶 AMPC基因 耐药 耐药性研究 临床分离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200株铜绿假单胞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200株铜绿假单胞主要来自痰液(85%),其次来自分泌物(9.0%),在临床各病区分布情况:重症监护室(ICU)23.0%(46/200)、脑外科22.0%(44/200)、呼吸科,19.5%(39/200)、急诊科6%(12/200)、神内科5.0%(10/200)、肿瘤科4.5%(9/200)、烧伤科4.0%(8/200)、西骨科3.5%(7/200)、其他科与肾内科等12.5%(25/200)。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仅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5%、24.I%。耐药率较高的是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70.1%、68.5%、61.0%、60.2%、57.8%、56.2%、55.3%、54.7%。结论:铜绿假单胞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耐药性监控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家兔心电图的自身变异性较大。左右室面图形在导分布的变异(以下简称“变异”)直接影响家兔实验性心脏病的病变定位。为了查明造成变异的原因,对一组家兔进行了心电图及心脏解剖位置的观察分析。(1)37只家兔均为正位心,无一例右位心。(2)13只家兔导图形发生变异。其中8只VR及VL均呈左室面图形,4只VR呈左室面图形,同时VL呈右室面图形。在胸导发生变异的12只家兔中3只单极肢导avR

  • 标签: 导联心电图 解剖观察 右位心 胸导联 单极肢导联 病变定位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9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选取对环丙沙星耐药(MIC≥4μg/ml)菌株14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最低抑浓度(MIC),同时测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MIC的影响.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无一株敏感,且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与CCCP合用后,在部分中的MIC中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且呈较高水平耐药;CCCP可以明显提高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第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对耐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仍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喹诺酮类 肺炎克雷伯杆菌 抗菌活性 CCCP
  • 简介:选用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盂多的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对头孢盂多,耐药株酶提取物在透析过程中可使之迅速降解为0,说明产酶株对头孢盂多的耐

  • 标签: 内酰胺酶 阴沟杆菌 耐药机制 药物浓度 透析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