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与VAP发生的效果评价,探索一次性呼吸管路的使用,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方法将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一次性呼吸管路使用和普通可重复使用呼吸管路均7天更换。两组患者每周行2次痰培养,1次床边观察2周内有无VAP发生。结果两组VAP(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比可重复使用呼吸管路可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使用 效果
  • 简介:摘要呼吸依赖是由于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已习惯了被动辅助呼吸,对呼吸有所依赖,脱离呼吸后不能自主调节呼吸,干扰并延长脱机的过程。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临床发现一般呼吸使用超过2周,就会产生呼吸的依赖性。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在预防呼吸依赖的发生中起到重

  • 标签: 长期呼吸机脱机停机并发症依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呼吸障碍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同时予舒适护理。结果在使用无创呼吸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障碍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呼吸应用风险及防范措施,提高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呼吸应用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发生54例呼吸应用风险事件,其中人为因素36例,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风险意识差等;呼吸设备因素共18例,主要原因为易损耗部件检测和更改不够及时。结论呼吸应用是人工气道系统的关键环节,应用风险较高。应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建立健全呼吸应用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呼吸日常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建设呼吸应用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风险事件 防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医院普遍使用且安全等级较高的呼吸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工作体会,总结分析出“人、事、物”呼吸使用、维护与管理的三维原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呼吸的使用质量与安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运营成本,为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呼吸机使用维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呼吸相关肺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分析医院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4例,随机性划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不同护理实施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对比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通气时间以及呼吸相关肺炎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呼吸的保养和维护方法,为更多的同行提供呼吸保养和维护的借鉴。方法收集汇总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以来我科18台呼吸在保养和维护方面的优长和不足之处。结论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实做好保养和维护工作,呼吸的损耗和运营成本会降至最低,发挥临床使用的效果会更佳。

  • 标签: 呼吸机 保养维护 运营成本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管道消毒效果的监测,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每月对消毒后的呼吸管道送检。结果2012年1-7月监测呼吸管道53份,合格35份,合格率66%。结论通过持续改进,效果明显;加强监控是提高呼吸管道消毒效果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机管道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分析归纳。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肺部出现白色粘稠、黄色或黄绿色浓痰,49例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有48例患者出现体温>38℃,X线胸片出现浸润性阴影50例,肺间质改变1例,其中双侧改变22例,单侧改变27例。0例呼吸相关肺炎患者均于在机械通气后2-18天之内发病,有1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后2-4天发病,属于早发型,有4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超过4天后发病,属晚发型,早发型死亡4例,晚发型死亡19例。50例患者共检测出71株病原菌菌株,其中格兰阴性菌感染49例,占6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株,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不动杆菌6株,其他3株;格兰阳性菌感染12例(16.9%),其中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株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为其他菌株感染,真菌10株(14%)。可见呼吸相关肺炎感染细菌多为格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呼吸相关肺炎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有较强的耐药性,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9~2015.9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所有患者均采用BIPAP呼吸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收治58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显示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经过置管引流后康复出院,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经置管对其实施胃肠减压后病情好转。所有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值均较高,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值均下降,P<0.05;但PaCO2、心率次数两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BiPAP呼吸进行辅助通气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BIPAP呼吸机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运用呼吸的综合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且有临床呼吸使用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其他护理措施,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和积极配合治疗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26.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积极配合治疗率为95.1%,对照组为78.0%,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护理等护理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治疗配合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呼吸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取头高位,操作过程中执行无菌标准,同时给予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了呼吸相关肺炎感染,所占比例为34.21%。结论实际护理过程中,应该管理好患者的体位,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与切口护理、分泌物的引流护理以及营养支持护理等方面的工作,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COPD合并呼吸衰竭60例病例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护理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无护理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临床无创呼吸应用中,上机前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人指导、气道管理、病情观察等对病人舒适度及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通重症监护病房呼吸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我院近六个月在ICU病房住院的428例患者进行随机抽取84例使用呼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原发疾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的通气时间和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几个月的ICU病房治疗后,患者在使用呼吸的过程中,并发症最多的是相关性肺炎,有40例。发病率为47.6%,其次是患者肺部黏膜损伤的有24例,发病率为28.5%;最少的肺不张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23.8%。结论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重症病人,在对重症患者采用呼吸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其中相关性肺炎、肺部粘膜损伤和肺不张是最主要的三种并发症。因此在采用呼吸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者增强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都可以大大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效针对性护理后,对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97.67%,其中非常满意33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74.42%,其中非常满意10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11例(P<0.05);观察组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为27.91%(10/4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必要的护理,可降低呼吸肺炎发生率,联合科学、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更加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具备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炎 呼吸机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呼吸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控制时间、呼吸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呼吸机 并发症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后再采取呼吸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治疗前的PH值为(7.14±0.18),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4.2±5.6)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79±0.06)%,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8.2±6.4)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0.4±6.2)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6±8.2)%;治疗后的PH值为(7.45±0.2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8±9.82)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98±0.08)%,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3.5±3.8)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8.6±7.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9.5±9.4)%;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呼吸衰竭 心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科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呼吸治疗的护理。结果患儿成功撤,并获得满意疗效,成功率99%。结论对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的护理是新生儿成功撤离呼吸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机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