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中美GMP的差距。方法通过对GMP规范内容、指导文件、检查形式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思路和建议。结论只有企业与药品监管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我国的GMP标准,使企业深刻理解、严格执行GMP,一定能使我国GMP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 标签: GMP cGMP 差别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超敏C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超敏C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冠心病家族史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发病率、吸烟情况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肾结石患者肾脏是否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泌尿系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促进因素。方法比较肾结石患者和健康人24H尿液生化以及尿液中的单核细胞驱化因子(MCP-1)、生长转化因子(TGF-β)和脂质过氧化产物8-异前列腺素(8-IP)、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石组尿液中细胞因子MCP-1、TGF-β和脂质过氧化产物8-IP、MDA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H尿钙、磷排泄量增加,p<0.05,24H尿镁、枸橼酸排泄量减少,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肾脏不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不参与肾结石形成过程中集聚和生长阶段,高钙、磷排泄和结石抑制因子减少可能是肾结石集聚和生长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肾结石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因子 脂质过氧化
  • 简介:摘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为CRRT,采用每天接近二十四小时的一种连续的长时间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来代替受损肾功能。文章简要介绍了CRRT机的使用以及相关护理、保养方法。

  • 标签: 护理 保养 crr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找出治疗以及预防产后出血的相关措施。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我院179例产后出血病例经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虽然多数情况下有着不可避免性,但是可以通过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 标签: 产后出血 保健 宫缩乏力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1995年至2012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稽留流产的相关因素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分析最终纳入的文献。结果染色体异常(合并OR为2.84,95%CI为1.95~4.15),自身免疫性因素(合并OR为2.58,95%CI为1.90~3.50),感染因素(合并OR为2.97,95%CI为2.28~3.89),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水平的异常(合并OR为3.69,95%CI为2.52~5.36),基因与各种因子因素(合并OR为3.40,95%CI为2.56~4.53),环境因素(合并OR为1.90,95%CI为1.55~2.34),母体因素(合并OR为2.23,95%CI为1.90~2.61),情志因素(合并OR为2.23,95%CI为1.16~4.28)。结论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水平的异常、基因与各种因子因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情志因素是稽留流产相关致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致病因素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关系,回顾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1075例巨大儿资料,结果表明,分娩巨大儿孕妇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产后出血量、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产妇。因此,加强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胎儿大小,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产妇 巨大儿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一2013年5月分娩总数9003例作为观察对象,发生产后出血90例,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阴道顺娩组出血发生率0.34%(21/6003);产钳助娩血发生率2.61%(51/1950);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1.71%(18/1050)。产钳助娩和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道顺娩组(P<0.05)。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占60.00%(54/90),胎盘因素占18.87%(17/90),软产道裂伤占13.33%(12/90),凝血功能障碍占7.77%(7/90)。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重视产后出血的危害性以准确判断产后出血原因,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保障产后出血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后出血 分娩 围生医学
  • 简介:摘要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炎症蛋白,它在生理情况下于血浆中的浓度较低,然而在急性炎症期间它于血浆中的浓度可上升1000余倍。大量研究证明,Toll样受体家族的TLR2和TLR4、FPLR1、CLA-1、CD36、ATP受体P2X7R能介导SAA的绑定及启动其下游信号通路。本文就一下六种受体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SAA TLR2和TLR4 FPLR1 CLA-1 CD36 ATP受体P2X7R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站3年来人工流产相关高危因素发生情况的分析,提高对高危因素的认识和处理,以便采取的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方法我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孕妇502例,其中高危因素186例,分别统计各类高危因素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人工流产186例,占总数的37.05%.高危因素主要以多次人流、带环妊娠、有剖宫产史、年龄≤20岁为主。结论降低人工流产相关高危因素发生的关键是向广大育龄人群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做好正常产、剖宫产及流产术后的避孕指导工作,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尤其对广大农牧民、无固定职业者、流动人口及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要加大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我旗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 标签: 人工流产 高危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为降低肿瘤的并发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综述了癌症与饮食间的关系,重点从消化道常见肿瘤、肺癌、乳腺癌三方面分析了与饮食的相关性,为肿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针对性措施,重点提出合理膳食、进适量的动物蛋白,多食植物蛋白、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做好常规体检六个方面建议,以指导和提倡健康饮食生活,杜绝癌症的发生。

  • 标签: 肿瘤 饮食习惯 动物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道是女性人体构造不可缺少的部分,阴道的微生态和免疫功能平衡破坏易引起阴道炎症或相关疾病。阴道炎根据其病因和病原体的不同有十余种之多。现就常见阴道炎的治疗及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阴道炎治愈标准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临床医师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微生态 外阴 阴道 假丝酵母菌 病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乳杆菌
  • 简介:摘要通过一例因头痛而误诊的病例,从概念、发病机制、以及伴随症状等,简明阐述能引起头痛的相关疾病。

  • 标签: 头痛 相关疾病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对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9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11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GDM组平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前体重、孕次、产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糖尿病家族史和文化程度与对照组有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肥胖、孕妇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对GDM有影响。结论孕前肥胖、孕妇年龄越大、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增多为GDM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ICU2011年1月1-2011年6月82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病情、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ICU环境、抗菌药物的使用、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欠缺,未严格执行院感有关规定有关。

  • 标签: ICU患者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分析归纳。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肺部出现白色粘稠、黄色或黄绿色浓痰,49例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有48例患者出现体温>38℃,X线胸片出现浸润性阴影50例,肺间质改变1例,其中双侧改变22例,单侧改变27例。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均于在机械通气后2-18天之内发病,有1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后2-4天发病,属于早发型,有4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超过4天后发病,属晚发型,早发型死亡4例,晚发型死亡19例。50例患者共检测出71株病原菌菌株,其中格兰阴性菌感染49例,占6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株,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不动杆菌6株,其他3株;格兰阳性菌感染12例(16.9%),其中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株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为其他菌株感染,真菌10株(14%)。可见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细菌多为格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有较强的耐药性,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