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日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68例患者龈下菌中的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对甲硝唑、阿莫西林等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检出有致病菌感染,共分离到259株可疑致病菌,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为44(64.71%)、产黑色素普雷沃菌检出率为40(58.82%),为分离率最高的致病菌;耐药性情况检测结果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祛面膜配合口服方剂治疗黄褪临床疗效。方法将3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8例外用中药祛面膜配合口服方剂;对照组142例外用普通祛面膜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0%和77.4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自制中药祛面膜配合口服方剂治疗黄褪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黄褐斑 中药面膜 口服方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中毒肺损害MSCT表现。方法对百草中毒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百草中毒肺部影像表现与检查时间、中毒剂量相关。27例出现了磨玻璃征、部分患者肺外周出现肺实变,肺气肿及胸水;晚期肺间质纤维化是主要特征。剂量小时肺部损害轻,剂量大时肺部损害重。结论百草中毒肺部损害具有明确的影像特征,对判断肺损害、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损伤 百草枯中毒 MS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百草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护理的方式方法。方法分析急性百草中毒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抢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和经验。结论急性百草中毒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性百草中毒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渗透树脂治疗正畸后牙面白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患者(8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40颗患牙)。对照组给予氟漆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渗透树脂。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正畸后牙面白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面白垩患者治疗中给予渗透树脂的临床效果优于氟漆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渗透树脂 氟漆 牙面白垩斑
  • 简介:摘要目的百草中毒在临床上救治难度很大,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一例百草中毒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的探讨。结果经过对患者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使患者有良好的预后。结论百草对于全身多脏器造成损伤,故对护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良好的预后及康复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草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百草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896,P>0.05)。结论急救护理应用于百草中毒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急救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中毒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其急救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40例存活,存活率为80%,10例死亡,死亡率为20%,均出现多器官衰竭。结论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及早进行救治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急救护理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8例百草中毒患者的救治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死亡(PQ中毒重度12例、中度5例、轻度1例),6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PQ中毒重度4例、中度2例),其余患者经积极综合救治好转出院。统计死亡及放弃治疗的患者,均为重度或从服药到就诊时间都在5h以上的患者。结论百草中毒患者早期救治及护理,可以让病情得到控制,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急救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性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择于我院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好转情况,SOD活性、SpO2水平、MDA水平、CRP水平,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肝肾功能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通过治疗SOD活性、SpO2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MDA水平、CRP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中毒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 血液灌流 急性百草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进行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因为服用百草中毒的患者180例,参照组患者不采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方式,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外,再结合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方式,采用调查的方式记录参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生存率、生存时间、相关的因素。结果70例患者采用HP方式,3天的生存率为30(42.8%),7天生存率为25(35.7%),60例患者采用HP+CVVH,3天的生存率为26(43.3%),7天生存率为20(33.3%),参照组患者有50例,3天的生存率为18(36.0%),7天的生存率为10(20%),HP与HP+CVVH组的3天与7天的生存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患者为130例(HP与HP+CVVB例数之和),实验组生存率为42(32.3%),参照组生存率为(16.0%),实验组的生存率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及时进行早期的血液净化,有助于患者预后生存,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说明进行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具有有效性,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的时间。

  • 标签: 急性百草枯中毒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 预后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百草中毒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77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入院时间为2013年2月—2018年3月,77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划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采用要常规治疗,而后予以对照组患者甘露醇,而后予以观察组患者调胃承气汤治疗,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和78.95%,此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肺纹理加强、磨玻璃影、胸腔积液以及纤维化比例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百草中毒患者经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调胃承气汤 急性百草枯中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龙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比较两组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龙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优先选择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斑龙汤加减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牙正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中重度氟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进行研究。A组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进行托槽连接,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粘结,C组采用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连接,D组给予牙齿表面复合树脂贴面托槽连接,先从牙尖至牙颈均匀磨除釉质约0.1~0.2mm,随后按照B组方法进行操作。对比分析患者的托槽脱落情况。结果A组的托槽脱落率最高,其他三组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和D组。D组的托槽脱落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牙正畸治疗中的托槽脱落率存在显著差异,以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与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托槽连接的脱落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托槽连接方案 中重度氟斑牙 效果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的对比及其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透出液为检测样品,对所有透出液标本展开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将PCR检测定为观察组,传统培养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致病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样品的阳性为66例,对照组阳性52例(P<0.05),传统培养法检测中2例与的PCR结果不一致,为假阴性(3.85%)。传统检测法中28例中共有16例与PCR检测结果不一致,假阳性(57.14%)。且观察组获得是结果时间为(7.21±0.85)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获得结果时间(77.75±15.82)h,差异显著(P<0.05)。结论PCR与传统培养法检测的获得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PCR 传统培养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