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美塞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例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培美塞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的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及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期等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培美塞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老年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患8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分析组病患4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培美塞结合顺铂治疗方案;参照组病患4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吉西他滨结合顺铂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价疗效的相关参考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分析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整体疾病的控制率分别为11.62%、90.70%;参照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整体疾病的控制率分别为2.33%、72.09%。同时,分析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参照组低。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西他滨结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培美塞结合顺铂治疗整体有效率更高,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使病患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对病患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应用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共9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用培美塞治疗。观察组,美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是26.67%。控制率是91.1%。对照组的有效率是17.7%。控制率是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性小。结论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命。所以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在临床中,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 标签: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美塞38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探讨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培美塞联合顺铂化疗,回顾性研究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9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34.21%,疾病控制率为88.89%,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皮疹,肾功能损害等,经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均得到缓解和控制。结论培美塞顺铂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中护理工作不可少,及时进行毒副反应的处理和有效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美塞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时的治疗效果。方法108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为培美塞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8.1%(2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3%(25/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于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均良好,但培美塞联合顺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上更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依据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类,其中应用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培美塞、顺铂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并将其接受相应化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顺铂 培美曲塞 非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部坏死性巩膜炎通过安奈德球结膜进行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前部坏死性巩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1点安奈德进行注射,而治疗组则采用2点安奈德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部坏死性巩膜炎通过安奈德球结膜进行注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曲安奈德球结膜 治疗 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
  • 简介:(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径路手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经治的43例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采用内镜下径路手术(上颌窦前壁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至直径达1.0cm以上),彻底清除病灶,术中、术后用真菌液(氟康唑溶液)反复冲洗。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血涕、鼻腔有异味及头痛等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上颌窦口通畅。结论内镜下径路手术是全方位彻底治疗上颌窦侵袭性真菌性病变的主要途径,术后辅佐抗真菌液冲洗术腔,更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 标签: 上颌窦 真菌病 鼻&mdash 鼻窦炎 内镜术中图分类号R76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0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厄培美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抽选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TNMⅢ~Ⅳ期NSCLC患者80例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0例采用多下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40例使用培美塞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差异;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而对照组仅为52.5%,χ2=3.8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美塞联合顺铂联合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更好的消除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肿瘤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罗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以及他嗪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医院就诊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的措施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将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替罗班药物、美他嗪药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过程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电图显示状态、血压变化等具体生命体征显示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顽固性心绞痛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过程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及心电图变化有显著的缓解水平,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血压变化、心率变化的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两组对比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之后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的替罗班药物、美他嗪药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没有出现严重的器官出血临床反应以及心血管破裂等副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缓解了患者的基本病情,值得在临床心内科的用药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顽固性的心绞痛疾病 替罗非班 硝苯地平控释片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美布汀联合岐四联活菌片进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单纯运用美布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运用美布汀联合岐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14d的治疗之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运用美布汀联合岐四联活菌片进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时,其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曲美布汀 双岐四联活菌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片结合体表与传统体表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这期间在我病区经右臂置入PICC导管的66例肿瘤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体表测量法(横“L”法)以及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PICC置入长度的测量,置管后即摄X胸片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到达上腔静脉下1/3。结果66例病人中采用横“L”体表测量法测量准确58例,准确率为87.88%;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测量准确63例,发生率为95.4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对比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其中,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相比较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更加具有优势,提高了PICC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1/3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法 传统体表测量法 导管头端位置 PICC置管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障碍(ADHD)患儿男女性别发生率及各亚型的构成比,以及共患病的发生情况,为ADHD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采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为ADHD的患儿,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NAP-IV评估问卷对对立违抗、品行问题、情绪问题进行筛查。结果ADHD患儿169例,男140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4.831,男性远多于女性;其中注意缺陷型85例,占比50.3%,多冲动型20例,占比11.8%,混合型64例,占比37.9%,男女性别在各亚型无显著性差异;ADHD共患病76例,男66例,女10例,其中对立违抗男61例,女9例,品行问题男8例,女1例,情绪问题男11例,女4例,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在共患病76例中,不同年龄患儿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意缺陷多患儿男性患病率显著多于女性;6~9岁是发病高峰期,注意缺陷、多冲动、混合型三个亚型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对立违抗、品行问题、情绪问题三项共患病中,对立违抗发生率最高,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性别 亚型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吉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6.67%,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1.11%,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5.56%)低于常规组(2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伸推拿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落枕患者5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收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收针刺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1次/d,疗程4天。比较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伸推拿法治疗落枕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伸推拿 落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