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信号通路在依达拉奉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中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6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 SD大鼠( 3月龄,体重 300~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 n=12): 假手术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 I/R 组)、缺血再灌注 +依达拉奉组 ( EI组 )、缺血再灌注 +依达拉奉 +P38 MAPK抑制剂 SB203580组 ( SB组 )、缺血再灌注 +依达拉奉 +NF-κB抑制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清晨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尿微量蛋白两项指标,并统计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检验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 82例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 82例研究对象全是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 1:1分组,各 4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再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阿魏酸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12%,参照组为 78.0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疗效更有保障,能更快减轻病症、改善生化指标,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炎 尿激酶 阿魏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段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血管再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7%,b组为69.82%,c组为23.04%。结论:想要确保尿激酶静脉溶栓针对急性心梗死血管再通的最佳治疗效果,需要争取时间,尽全力在6小时之内溶栓,针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症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颇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而对照组在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1小时后开放,并持续引流3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疗效较为明显,需要重视对于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考量。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 尿激酶灌注 改良立体定向穿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急诊 PCI手术治疗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例)及对照组( 3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急诊 PCI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血管及心肌灌注水平及诊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PCI术后两组患者 cTFC、 TMPG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5),研究组患者 cTFC、 TM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能够有效改善靶血管及心肌的灌注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急诊 PCI手术 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对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就诊的80例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将两组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05±2.63)d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8.06±1.52)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量(41.06±2.85)g/L和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白细胞浓度(1.22±0.37)×109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与3个月的胸膜厚度(3.12±0.52)mm、(1.35±0.42)mm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感染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疾病特点,总结他克莫司对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治疗的>60岁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总计66例。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常规治疗)、观察组(n=33,常规治疗+他克莫司治疗)。比较2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白蛋白、24h尿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老年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3.93%vs72.72%)、白蛋白、24h尿蛋白水平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他克莫司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治疗情况 白蛋白 24小时尿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指导,而观察组则运用低蛋白饮食,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2hP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营养治疗 低蛋白饮食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检测在肾损害性疾病早期诊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30例确诊肾损害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蛋白检测和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GLU、UGFP、mALB等生化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而T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肾损害性疾病 早期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研究来探究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尿蛋白电泳检测的作用和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选取了48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15~300mg/24h,在研究中对这些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检测,检测出对其中的尿糖、干化学尿蛋白、尿隐血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内容尽心分析。在此次研究中还挑选了10名经过体检确认后的健康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健康对照组的人员同样进行尿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在此次的研究与检测结果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在48例患者的检测中,其中有8例患者是患有肾小管性蛋白尿,有36例患者是患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而在这36例患者之中还包括有32例患者患有单纯白蛋白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以及4例患有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患者,最后4例患者则是没有检测出尿蛋白条带。在此次的研究分析中,各项数据、尿蛋白扫描百分比,都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蛋白电泳检测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肾小管性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乙型肝炎病人60例为观察组,另选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其外周静脉血液样本,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的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慢乙肝IgA、IgG水平均低于慢性重症乙肝(P<0.05),前四亚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病人,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乙型肝炎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