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及性质的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96例腰椎骨折的类型、程度、性质、是否合并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单纯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合并不全瘫痪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完全瘫痪者应尽旱手术治疗,可增加病人治愈的机会。结论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应遵循: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住的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疏顺断裂的马尾神经。

  • 标签: 腰椎 骨折 手术方式 选择
  • 简介: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1(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 标签: 脊柱结核 同期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1].保乳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当,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轻,术后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但应密切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现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适应证 切口设计 区段切除 乳房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椎动脉 颈椎病 手术选择
  • 简介:为了制订切合实际的新兵健康教育计划,我们特地对284名新兵进行了一次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摸底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有不良生活方式或不良习惯.细想之,觉得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因而披露在此,以期大家从中受益.

  • 标签: 卫生习惯 新兵 健康教育计划 不良习惯 不良行为 中间相
  • 简介:后天性直肠阴道漏多系女婴出生后1~2月内,由于会阴部细菌感染破溃所致,表现为在正常肛门排大便的同时从阴道口漏大便,特别是腹泻时表现的更为明显.因局部组织较少,且污染重,修补后容易复发,故传统认为,待患儿3岁以后再考虑手术.这不仅使患儿的痛苦时间延长,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最近我科对该手术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治愈该病的关键是全切瘘管并较好的修补内口处的直肠壁,而以往的手术往往显露不佳,所以改进手术方法,即沿瘘管外口后矢状切开,甚至切开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显露整个瘘管并全切之,修补直肠壁,逐层缝合切开的组织,术后恢复顺利,7~10天治愈出院,手术年龄提前到半岁左右.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后天性直肠阴道漏 手术方式 儿童
  • 简介:从1994年1月~1995年6月,为探讨疝修补术的个体化治疗,对45例腹股沟疝患者评分。当得分≤5分时,行疝囊高位结扎+内环缩小术(即H+I手术),或疝囊高位结扎+腹股沟后壁修补术(巴西尼法)(即H+P(B)手术);当总得分≥6分时,行疝囊高位结扎+内环缩小术+腹股沟后壁修补术(Shouldice氏法)(即H+I+P(S)手术),或H+P(B)手术。术后随访10月~15月,总分≤5组行H+I,或H+P(B)手术者,术后均无复发,两种术比较,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分≥6组,术后H+P(B)组复发3例(复发时间分别在术后1,2,4月),而H+I+P(S)组无复发,两种术比较,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果表明:总分≤5时,仅需行H+I手术,不必行后壁修补;总分≥6时,行H+I+P(S)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H+P(B)。腹股沟疝术前评分简单,可行,可作为腹股沟疝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

  • 标签: 腹股沟疝 手术 评分
  • 简介:目的探索产前健康宣教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分析接受产前健康宣教与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组间分娩方式的选择差异。结果接受产前健康宣教组较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产前健康宣教有利于孕妇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健康宣教 产前 分娩方式 孕妇 影响 剖宫产率
  • 简介:我们自2004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小范围分离行面部除皱术31例,病人满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1例,其中面部皱纹一度12例,二度13例,三度6例。女性28例,32-48岁。男性3例,40-47岁。2手术方法均采用局麻加基础麻醉,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用美蓝于面部标记手术分离范围。切口从一侧耳垂向上经耳屏后至耳廓上经过顶部至另一侧耳前同样位

  • 标签: 面部除皱术 并发症 分离 术式改进 面部皱纹 皮肤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及其相匹配的25名邻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简易应付方式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内外向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维度及掩饰性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简易应付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积极应付的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付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干预.有利于情绪障碍的改善及心理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人格特征 应付方式 心理社会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剖宫产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观察106例试验组和92例对照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肛排气时间等项指标。结果106例试验组较92例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6min(P<0.01);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2.1min(P<0.01);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34ml(P<0.05);肛排气时间平均早18.7h(P<0.01);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减轻,术后无排尿困难,血尿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临床分析 术式
  • 简介: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术)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方式 JOEL-COHEN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胫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治疗方式不当、内固定选择不当、内固定欠佳等原因导致的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较常见,其中血运的破坏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较常见因素。手术时广泛的剥离骨膜、软组织无疑对骨折的愈合有影响。但是否足以降低骨折愈合率.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动物实验来分析。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胫骨干骨折愈合率与不同治疗方式的相关性.来探讨这一问题。

  • 标签: 骨折愈合率 胫骨干骨折 治疗方式 骨折不愈合 长管状骨骨折 骨折迟缓愈合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重睑术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门诊行双重睑手术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2组。甲组采用皮肤睑板固定法,乙组采用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0(6—12)月。甲组44例中,有1例双重睑左右重睑沟稍有不对称,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2月内轻度上眼睑外翻,保守治疗后消失。乙组40例中,1例双重睑皱褶术后6月后稍有变浅,2例闭眼后可见轻度皮下结节,1例术后7月双重睑沟稍有变浅。结论皮肤睑板固定法和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均为重睑手术可选的安全、可靠方法,但要注意个体选择与设计。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 简介:作者应用静脉套接神经吻合修复神经缺损18例,取得较好疗效.该术可避免牺牲另外神经,不易粘连,应用膜技术诱导组织再生,促进神经恢复.同时该术利用"桥梁"样结构,增加静脉壁的支撑力,扩大了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神经的长度.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性缺损 静脉套接式神经吻合 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