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方法:选择结肠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100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息肉直径较大,表面伴有糜烂,而局灶癌变者一般以便血作为主要表现,其他症状有腹痛、腹胀、便秘等等,无特异性;不同结肠息肉病理类型直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息肉恶变和体积大小具有密切相关性,即体积越大、则越容易癌变,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辨别疾病良恶性,及时治疗。

  • 标签: 结肠息肉 临床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疾病进行病理诊断,探讨其诊断价值,使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的诊断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误诊率。方法摘取120例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行病检的甲状腺疾病病变案例,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选取的120例甲状腺病变临床病理诊断中,良性病变患者有104例,占总数的86.9%,有16例恶性病变,占总数的13.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病例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得出结果,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的常规石蜡切片诊断方法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确诊价值非常高,从而提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石蜡切片 诊断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病理实验教学中融入临床病理案例讨论及临床病理科见习的教学效果,评估临床病理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11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临床病理案例讨论及临床病理科见习模块。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临床病理分析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病理 教学模式 病理实验
  • 简介:摘要:作为病理学的组成要素,病理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使得科学培养病理技术人才成了促进病理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要求需要持续探索临床病理技术实习教学的科学模式。文章从规章制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四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临床病理技术实习教学模式的打造要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临床病理技术 实习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转移瘤病人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相关肿瘤的原发位置主要为妇科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布位置主要为左肺位置。肿瘤数目常见单发转移灶。结论:肺转移瘤的原发位置较为多样,而妇科生殖系统、下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最为常见,且病人的病灶分布位置也主要集中于左肺。

  • 标签: 肺转移瘤 临床病理特点 肺部
  • 简介:对胃癌进行分期的目的是便于胃癌患者的临床管理,便于临床医师总结和相互交流治疗效果以及对胃癌进行协作性研究,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正确判断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胃癌 临床病理分期 TNM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病理。方法:选择2019.01-2021.01期间,到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并选取隆起糜烂最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并观察统计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等相关数据。结果:经检查后,患者中I级26例、II级31例、III级23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中有6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诊,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达到75.00%。隆起糜烂型胃炎的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 标签: 隆起糜烂型胃炎 临床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6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相关的治疗方案,依据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患者进行病理分类、分级。通过整理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的病理,一共得出5种类型:尿路上皮癌早晚期、鳞状细胞癌早晚期、小细胞癌早期。结果:膀胱腺尿路上皮癌早期占29例,晚期占12例,鳞状细胞癌早期占22例,晚期占9例,小细胞癌早期占4例,且膀胱腺小细胞癌患者年龄多处于60-70岁。结论:膀胱腺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早期和晚期。膀胱腺癌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膀胱腺癌 临床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集子宫肌瘤标本、子宫内膜标本,分析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纯增生20例,内膜息肉20例,复杂增生8例,非典型增生3例,内膜癌4例,其余121例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生理性变化。绝经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者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P<0.05);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子宫内膜病变者比例明显高于无阴道不规则出血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中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病理类型 临床病理特征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结节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孤立性肺结节(SPN)47例,多发性肺结节16例,SPN中共有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恶性35例,良性12例。肿瘤标志物升高程度高于良性结节(P<0.05),存在临床症状者多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肺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病理特征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病理检查技术 应用效果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表现为甲状腺肿块的疾病,在病理组织学上的特征、分类和诊断标准,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120例中有男33例(27.5%),女87例占72.5%,高发年龄在25-55岁,共106例,占总数的88.3%。病理类型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为多,分别为68例(56.7%)和32例(26.7%),其次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别为12例(10%)和8例(6.6%)。结论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的肿大,但其在病理学上的疾病种类却较多,且疾病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应注意甲状腺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病理的诊断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所采取的方法针对国内以及国外所采用的胃癌病理的诊断的标准和临床治疗的方式进行总结,将其进行对比的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胃癌早期的病理诊断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组织病理学进行的分析我国所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国际的分类方法;对胃癌的分期,在我国采用的是UICC制定的TNM法。在治疗上,要根据胃癌分期的不同而采取不相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结论胃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分期都是非常复杂的,并且直接就能够决定所采取手术的方式以及预后。针对治疗胃癌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及辅助的治疗方法,并且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案、新的技术,这将会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

  • 标签: 胃癌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 3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8年 3月,对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n=18),对照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对预后情况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 88.89%,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 55.56%( p<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55.56%,研究证明,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放化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于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具有相对明显的效果,能够找到更加准确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子宫癌肉瘤 临床病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