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口腔颌外科治疗的手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0例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70例口腔颌外科手术的临床材料,并进行资料的研究与整理、分析。结果70例中采用全冠状切口35例,半冠状切口35例。采用自体组织修复44例,其中就近取用颅骨外板、濒肌筋膜瓣26例。70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文总结了作者采用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颌外科手术70例的临床资料,介绍了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手术方法,对其适应症、优越性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论认为冠状切口可提供充分的暴露,切口隐蔽安全,术后无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对同时需植骨的病例更为适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口。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治疗 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口腔颌外科术后的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损伤行清创术患者500例,按术后软组织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存在合并伤、颌面部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和是否有糖尿病史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影响口腔颌清创术后软组织感染的因素为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AIS评分较高、上颌骨受累、唇颏损伤和有糖尿病史。结论影响口腔颌清创术术后软组织感染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AIS评分较高、颌骨受累、唇颏损伤和有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口腔颌清创术后软组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口腔颌面术后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在我院进行口腔颌外科术的 180例患者,对其不同的术后感染症状、感染情况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 23%的患者在进行口腔颌外科术以后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良性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切除和涎腺手术;在感染者的体内一共有 59株病源菌,其中有 27.11%的是革兰阴性菌, 6.78%的是真菌,有 66.10%的是革兰阳性菌;引发口腔颌术以后发生感染情况的主要因素有误食、有无侵入性操作及患者的年龄等。结论:口腔颌外科术后发生来了 23%的感染率,其中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护理方案的制定要以患者的年龄为依据,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想要得到相应的改善,则需要将误食和减少侵入性操作高度的重视起来。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术 口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口腔颌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颌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口腔颌外科手术有可能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对病人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接受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前后都应给予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路径对口腔颌外科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手术的患者100名,100名患者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整体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在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对口腔颌手术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耳鼻喉颌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群体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主要致伤原因,探讨二者伤情之间的关系,统计颅脑损伤情况与伤情判断、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总结 30例喉颌损伤合并有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统计学研究。结果: 30耳鼻喉颌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及以上者 12例( 40%),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以下者 18例( 60%),并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耳鼻喉颌伤合并颅脑损伤 30中,男女比例 4:1,高峰年龄为 20 ~ 49 岁间计 22例( 73.33%) ; 交通事故居致伤原因首位 14例( 46.67%) ; 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分别占 59. 40% 、 11. 80% 、 6. 20% ; 按 GCS 伤情评分,轻型 88. 40% ; 按 GOS预后评分,良好 95.4% 。结论:耳鼻喉颌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是现代创伤中常见复合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患者群以青壮年为主,交通事故为致病主要原因,鼻听线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患者损伤程度比较轻,只要及时诊断,正确救治,治疗效果好,致残率、死亡率低。

  • 标签: 耳鼻喉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等,为临床积极防治口腔颌肿瘤外科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科室确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口腔颌肿瘤患者1524例,分析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524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5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手术创面、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5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占比57.7%,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2株,占比42.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年龄、住院时间、护理方法。结论临床需积极地对各项引起口腔颌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管理,加强预防护理工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口腔颌面肿瘤外科 术后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颌畸形患儿家长发生焦虑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共纳入100例牙颌畸形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焦虑分为两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记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女性、受教育程度≥12年、应激状态、外界压力、家庭负担、顾虑副作用、顾虑预后与患者家属发生焦虑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外界压力、顾虑副作用及顾虑预后是患者家属发生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外界压力、顾虑副作用及顾虑预后是患者家属发生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牙颌畸形患儿家长,不仅在经济上,尤其的心理上需要得到社会的积极关注。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家属 危险因素 焦虑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鼻内镜在口腔颌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72 例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内镜进行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鼻内镜下进行口腔颌外科手术,视野清楚,可以更加精确、彻底地完成手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牙颌畸形术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牙颌畸形患者,将7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8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加强术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牙颌畸形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及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牙颌畸形患者干预后的术前焦虑情绪(29.34±4.15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率(94.74%)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术前对牙颌畸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使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护理干预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住院部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确诊肌痉挛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性别、年龄、肌痉挛部位、责任血管数量、面神经受压程度、异常肌电反应为观察指标,就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肌痉挛部位、责任血管数量组别下远期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面神经有压迹、异常肌电反应未消失患者远期疗效显著较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受压以及异常肌电反应是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肌痉挛的首选方法,面神经有压迹以及异常肌电反应未消失是影响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需在手术治疗期间谨慎对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颌及耳鼻喉疾病 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0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划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 51例,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是 96.08%,参照组有效率是 76.4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明显, P< 0.05。结论:在颌及耳鼻喉疾病 患者治疗中应用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克林霉素 中重度 颌面部 间隙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5月至 2016年 6月收治的口腔颌外科 5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29例。对照组采用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口腔颌外科手术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临床效果佳,有效率高,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