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给予患者相应的复位及固定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30min~72h接受针对性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Ⅰ期愈合,总有效率为96.7%,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于口腔颌创伤骨折患者应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其骨折部位及时进行复位与固定,能够保障恢复正常的面部形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创伤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行口腔颌外科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0例行口腔颌外科术患者术后感染13例感染率为21.6%;主要以良、恶性肿瘤术后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占13.2%和8.4%;共分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66.7%,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6株占25.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2株占8.3%;年龄、侵入性操作及误吸等是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部创伤骨折的临床特点、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颌面部创伤骨折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因素与临床特点。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个体化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患者满意率达到(8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率达到(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研究发现,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其次为打架斗殴、意外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因素,同时其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居多(62.0%),下颌骨骨折居多(36.0%),多发年龄在21~40岁(72.0%)。结论在临床治疗颌面部创伤骨折中,应根据其致伤因素、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对改善患者疗效,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致伤因素 颌面部创伤骨折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外科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五官科收治及病理确诊需接受口腔颌治疗的患者44例,44例患者采用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皮瓣组织坏死,进行2次摘除手术,恢复中,1例移植皮瓣修复口腔颌后,无好转,伤口不愈合。结论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口腔颌疗效好,治愈率高,应广泛临床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科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社会也逐步走向了数字信息化时期。在医学领域中将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进来,完美的融合构成了数字医学这种全新的科目。然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3D打印技术就成为了一种崭新的生产技术。3D打印技术特别是在医学口腔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不仅将其陈旧的生产模式进行了改变,而且逐渐转变成了数字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地翻阅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外科领域中的类似文献,对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 标签: 数字医学 3D打印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所选患者均采取两期手术治疗,先将皮下扩张期置入,再取出,行瘢痕切除手术及移植皮瓣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据随访反馈结果来分析,所选的64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持满意态度,其中7例患者有增生现象,6个月后再行瘢痕切缝治疗,瘢痕基本消除。64例患者共使用95个扩张器,术后出现血肿的患者有5例、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有2例、术后出现切口外露的患者有2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使用期间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加安全。

  • 标签: 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颌肿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肿瘤术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共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口腔颌外科住院医师30名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我院实际和住院医生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采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应用,不断提高住院医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诊疗水平。结果住院医师经过PBL结合SP教学模式培训后,对口腔颌外科基本操作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针对常见的各种疾病能够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方案,培训合格率100%,有效应用率92%。结论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住院医生的实操水平和诊疗能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PBL结合SP教学模式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口腔颌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技术及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6年~2017年我院100例口腔颌外科手术病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口腔清洁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口腔冲洗技术开展综合性口腔护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冲洗过程中口角牵拉伤、创口裂开以及误吞误吸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外科手术后采用口腔冲洗技术清洁患者口腔,可消除口腔异味,彻底清洁口腔污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好冲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以巩固手术疗效。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清洁 口腔冲洗技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三联疗法改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预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5例Hp阳性消化道溃疡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分组,阿莫西林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观察综合疗效、Hp根除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阿莫西林组78.85%(P<0.05);左氧氟沙星组Hp根除率94.34%高于阿莫西林组80.77%(P<0.05);左氧氟沙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66%略高于阿莫西林组13.46%(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能够快速促进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 消化道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