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用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 标签: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 简介:本文报告用尿澈酶治疗肾小球疾病21例,包括肾病综合征12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5例.狼疮性肾炎3例,紫癜性肾炎1例,其中5例有氮质血症。治疗方法为尿激酶2万U,加于5%或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1/a,疗程7~20天.治疗后3例尿蛋白转为阴性,9例尿蛋白明显减少。所有病人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治疗后 肾小球疾病 尿激酶 尿蛋白 氮质血症 静滴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本研究调查方法以分组对照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均为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选择其中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7例。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选择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选择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脑血栓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脑卒中的症状,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血栓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眼热烧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对由于高温液体烧伤引起的眼热烧伤81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少量尿激酶注射液应用结膜下注射;B组未用尿激酶注射液组。观察角膜上皮化(角膜上皮修复)的时间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角膜上皮恢复快,角膜透明性恢复好,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热烧伤后早期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结膜下注射,角膜上皮恢复快,角膜透明性恢复好,减轻眼前段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眼热烧伤 角膜 尿激酶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由颅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TIA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成为完全性卒中。我院自2001年-2004年采用肝素、尿激酶治疗33例TIA病人,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肝素 治疗 TIA 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脑血栓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结果。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要比以往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对此值得推广和完善。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措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减低神经功能损伤,促使其早日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1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1]。对照组采取 人尿激酶溶栓 方法,观察组采取重组 尿激酶原溶栓 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脉再通率和完全流通率以及轻度出血总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再次流通率和血管完全流通率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轻度出血总发生率 14.0% 比对照组 36.0%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病例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病人110例,随机将其分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两组病人用丹参注射液和小剂量尿激酶分别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治疗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不如观察组显著,且观察组无1例病人发生出血状况,对照组则由4例病人发生出血,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脑梗塞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剂量 尿激酶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溶栓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胸痛缓解平均时间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t=36.19,P<0.05)。比观察发现,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其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针对脑血栓开展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尿激酶溶栓产生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3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将不同治疗方法当做基础开展分组,各15例,A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B组额外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脑血栓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尿激酶溶栓,有利于促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 简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①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9.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病综合征2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并发多囊性肾病2例。15例中发生导管功能不良9例,除外导管在皮下隧道扭转,远端头部错位,贴壁等造成术后即刻或早期功能丧失,本组病例中导管使用2~6月后渐出现功能不良,为60%,远较一般统计数据高;②留置方法部位,所有患者插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左侧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导管尖部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连接水平或上方。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约2~3cm。

  • 标签: 导管使用 功能不良 皮下隧道 尿激酶治疗 Seldinger技术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之间于我院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方法:抽取70例患者,均确诊为ACI,本次调取均为2020.06~2021.06内患者,分组研究以随机均分方式对照,设置2组。采取奥扎格雷+血栓通治疗对比组,采取尿激酶治疗分析组。比较组间NIHSS评分变化、疗效结局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对比各项指标显示,相较于对比组,分析组治疗2d、5d、10d时NIHSS评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预后转归,可做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效果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