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分析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效果。结果管理后我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治疗控制率与流行病学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对于提高高血压治疗率、治疗控制率有明显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管理 治疗率 治疗控制率
  • 简介:随着老年患者住院率的逐年上升,他们的住院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予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可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安全管理 危险性评估 住院病人 老年人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年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是全民健康的重组成部分.高龄老人常伴多种慢性病、老年综合征、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下降以及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传统的医学评估及健康管理能力有限.老年综合评估(CGA)通过多维度评估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不仅可以评价高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同时还能够反映高龄老年人的日常功能、精神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加强现有高龄老人健康管理的内容,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成为国内外老年保健和健康管理领域的重手段.本文就老年综合评估在高龄老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健康管理 健康影响评估 健康状况指标 老年人 80以上
  • 简介:摘要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关注和重视护理高等教育评价已势在必行。而中美两国护理教育的评价机构和指标体系有很大不同,比较发现我国评价程序单一,对评价程序的研究比例少于美国,且对评价手段的研究文献多属于综述类文献,研究类文献少。基于此,我们要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成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程序和评价手段的研究,完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美两国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10名。参照组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法。观察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骨科护理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获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不仅能够提升骨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可在骨科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骨科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风险意识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风险意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意识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所接受手术治疗9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以风险意识手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产生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于风险意识管理后风险认知度显著提升,观察组风险事件产生概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强化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同时也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管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评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12月将我院精神科接收的62例患者看作研究组,给予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于2016年1月-12月将我院精神科接收的62例患者看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管理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评估技术用于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可有助于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减少。

  • 标签: 安全管理 精神科 护理风险评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和GCS量表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7.6-2018.6期间收治的80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GCS量表进行检测),观察组40例(应用CRS-R量表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意识状态检测情况,评估两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最小意识状态检出率为30.00%,植物状态检出率为70%,观察组则分别为47.5%和52.5%,观察组检测处于植物状态患者更少(P<0.05);在检测条目对比上发现观察组诊断为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进行意识检测更适合,能够准确检测出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

  • 标签: 意识障碍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行为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分别于开展前、开展后各随机选取手术患者70例,观察管理效果。结果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开展前,护理管理满意率高于开展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风险意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临床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室作为对患者实施手术的场所,通常治疗危重、情况危急患者,且部分患者需紧急处理,上述情况均需医护人员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严重影响,危害生命。因此,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有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旦操作不当,将诱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信誉。为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效果,我院实施风险意识管理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手术患者80例,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手术护理,而A组则给予额外的风险意识,以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风险事件和危险因素认知。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0.57±4.61)分低于甲组患者(92.36±3.7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P=0.000)。乙组患者的总满意度(80.0%)低于甲组患者(9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乙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22.50%)高于甲组患者(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乙组患者对风险因素的认知评分(80.26±4.82)分低于甲组患者(91.03±3.7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5,P=0.000)。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满意度和认知程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风险意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共收治了104例唇部粘液腺囊肿,常规手术治疗84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洁治34例,10例对象选择进行光疗,10例对象进行碘注射,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从整体来看,治愈率达到98.08%,复发率约为1.92%,口腔问题发生率约为2.89%,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73%,治疗满意率达到98.08%。碘酊注射疼痛持续时间、(7.2±1.6)日、恢复正常进食时间高于手术、激光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较多,整体治愈率较高,手术、激光治疗起效速度快。

  • 标签: 唇部粘液腺囊肿 手术 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 2016年 5月 -2017年 8月拟行上颌窦提升术的 32例牙齿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上颌磨牙区牙齿缺损。根据患者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高度,选用不同术式行上颌窦提升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 32例牙齿缺损患者中,患者上颌窦提升高度( 2.3-7.6) mm,剩余骨高度( 4.3-8.2) mm。患者初期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松动发生。结论:上颌窦提升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上颌窦提升术 口腔种植 牙槽嵴顶
  • 简介:摘要: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时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医院除了对病患实施及时的必要救治手段之外,对在院病患的护理也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护士作为病患护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护理工作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就护士职业的护理安全意识作为讨论重点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程序化气道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气道评估,分析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管理中应用程序化气道评估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湿化满意度以及气囊压力合格率,降低CPIS评分以及ICU监护时间。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管理 程序化气道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阑尾炎术后恢复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6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方法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送采取的护理措施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时间,其护理方式甚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差值法评估混合痔术后疼痛程度,观察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不同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选择或改进手术方式、优选麻醉方式和指导术后镇痛。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混合痔患者按照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局麻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外剥内扎术组30例,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30例,应用差值法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观察疼痛差别和趋势。结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组,局麻组在术后麻醉消失、第一次排便、第一次换药、术后7天4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1),两组疼痛均随时间变化,在术后第一次换药时达到最高值后均呈递减趋势;混合痔局部浸润麻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麻醉消失时、第一次排便时、第一次换药时、术后7天4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外剥内扎术组(P<0.01),两组疼痛均随时间变化,在术后第一次换药时达到最高值后均呈递减趋势。结论差值法可较好的满足肛门病术后疼痛评估的需要,从术后疼痛程度来看,在麻醉方式分组中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局麻组疼痛低于腰麻组;在手术方式分组中行混合痔手术患者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疼痛低于外剥内扎术组;混合痔术后早期呈中重度疼痛,随时间推移疼痛呈减轻趋势。

  • 标签: 疼痛评估 差值法 混合痔 术后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