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配置中心退药原因,为退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静脉配置中心信息系统,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3月的配置药物退回情况、退回的原因。问卷调查,调查配置中心29名静配工作人员,深入访谈,寻找发生退药的原因。结果2017年-2018年3月的退药原因无显著改变,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分别录入错误,药敏试验耐药,患者及家属原因,医嘱原因,转院或死亡,库存问题。工作人员认为配药与退药时间点与流程安排基本合理,录入问题、其他科室的配合不到位等是导致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需要做好录入质量管理,同时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协调配合。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退药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加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滴注阿加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后及治疗后7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置的卒中量表进行NIHSS评分与肌力变化评分,同时对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NIHSS表评分有了明显变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该评分数据逐渐下降,而肌力评分则随着时间延长有所上升,且数据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未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确,且预后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云课是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的移动教学;JITT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课外准备和课堂活动组成的即时反馈循环1。而教学督导是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教学督导手段对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专业 云班课 JiTT 教学 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加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35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进行治疗,35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神经受损情况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联合尤瑞克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

  • 标签: 阿加曲班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通过对湖南省几所医学高校定单定向医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各年级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级越高的学生,服务农村的意愿越低;该群体农村“过路客”心理呈普遍化趋势;依靠医疗技术创业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这需要政府结合实际,变农村不利的职业环境为理想职场,用政策引导人,用创业成就人,用事业发展留住人,从而吸引医学生长住农村,服务农民。

  • 标签: 定向医学生 农村医疗 就业心理 就业前景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利伐沙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效果。 方法 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9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 47例和阿司匹林组 49例,两组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进行手术。利伐沙班组于术后 6h开始口服利伐沙 10 mg, 1次 /天;阿司匹林组于术后 6h开始口服阿司匹林片 100mg, 2次 /天,疗程为 2 周。术后 2周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数值的比较。结果 利伐沙班组术后 DVT发生率为 2%,阿司匹林组 DVT发生率为 10%,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纤维蛋白原数值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P < 0.05)。结论 利伐沙用于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方面,效果良好

  • 标签: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膝关节置换术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加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MB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NIHSS及MBI,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2018年6月30日.7月1日,由印度尼西亚疝协会,(IndonesiaHerniaSociety,PERHERI)联合亚太疝协会(AsiaPacificHerniaSociety,APHS)组织的APHSHerniaEssentials系列培训之BasicsCourse于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GadingPluit医院举行。参加本次培训的专家教师主要来自于APHSHE学术委员会和印度尼西亚疝协会,包括亚太疝协会创始人及前任主席BarlianSmedja教授(印度尼西亚),亚太疝协会创始人及前任主席AnilSharma教授,亚太疝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杰教授.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培训班 印度尼西亚 学术委员会 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替罗非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防治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将这30例患者按照单盲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替罗非,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血栓形成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血栓形成率20.0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取栓治疗联合替罗非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防治血栓再发形成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唑来膦酸针与伊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62例恶性骨肿瘤(28例原发性骨肿瘤和34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针治疗,观察组采用伊膦酸钠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32.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膦酸钠针治疗骨肿瘤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唑来膦酸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唑来膦酸针 伊班膦酸钠针 骨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抽吸导管联合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注射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拟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A组(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通过导丝后直接给予盐酸替罗非注入,送入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后再置入支架。B组(常规肝素抗凝):通过导丝后直接给予球囊扩张,再根据病变情况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TIMI血流情况,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ST段下降率,及术后3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A组35例行导管抽吸后置入支架,5例患者血栓抽吸后同时注入替罗非血流恢复正常,轻度狭窄,未置入支架;40例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TIMI0~Ⅱ级。B组中有10例病人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出现TIMI血流0~Ⅱ级(P〈0.05)。A组病人术后CK-MB、TnⅠ水平低于B组(P〈0.05),ST段回落幅度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中,联合应用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MACE的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抽吸导管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加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房颤侯冰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加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7.5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与干预前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阿加曲班 依达拉奉 房颤合并脑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骨科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临床多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目的:研究利伐沙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及其对血液流变学(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应用利伐沙的对照组和应用利伐沙的研究组各64例。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DVT发生情况;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红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MAXD)等血液流变学(BR)指标;术后1d及术后7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出血事件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DVT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21.9%)(P<0.05)。术后7d,两组的PV、WBLSV、WBHSV、Hct及MAXD等BR指标均较术后1d降低,研究组的PV、WBLSV、WBHSV、Hct及MAXD等B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均较术后1d降低,研究组的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研究组(10.9%)与对照组(9.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可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的BR、炎性因子等指标,降低DVT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2017年12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3级血流恢复率;左心射血百分数、CK峰值;治疗前后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再灌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3级血流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射血百分数、CK峰值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再灌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和减少心肌再灌注的发生,促进3级血流恢复率的提高,更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诊冠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托君与阿托西对高龄孕妇先兆早产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3岁的高龄孕妇先兆早产妇女共9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6例,分两组分别予盐酸利托君和阿托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娩孕周、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治疗≥35岁妇女先兆早产均能取得较好的保胎效果和围生儿结局,但阿托西安全性更佳。

  • 标签: 宫缩抑制剂 先兆早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利伐沙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导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利伐沙治疗。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及治疗前后测量患肢周径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χ^2=5.36,P=0.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指标D-D、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T、APTT则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上20cm处、膝下15cm处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1,P=0.0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利伐沙班
  • 简介:BCS合并IVC血栓A.IVC造影+置管溶栓术前MR延迟期增强扫描冠状位图像;B.IVC造影+置管溶栓术中DSA,溶栓效果不佳;C.IVC造影+置管溶栓术后口服利伐沙6个月,复查MR增强扫描冠状位图像;D.口服利伐沙6个月后IVC血管成形术中DSA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伴色素沉着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肝病史及长期饮酒史。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4cm;胸腹壁可见纵行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至上,双下肢及阴囊肿胀,双下肢色素沉积。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2.0μmol/L,白蛋白26.9g/L,凝血酶原时间11.30s。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MR: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IVC)近膈面处可见膜性带孔狭窄,IVC肾静脉开口以上水平可见血栓形成,约4.0cm×2.0cm×1.5cm(图1A),奇静脉、副奇静脉等IVC侧支血管开放、扩张,同时可见肝叶比例失调,脾脏体积增大及少量腹腔积液。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腔静脉 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以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的措施以及综合效益。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 我院的 39 名护士 ,对比他们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之后的前后一年的护理质量,其中护理质量的分析指标包含:安全性、消毒质量、基础护理、救护仪器、护理方案以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调查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之后的前后一年的护理质量发现,各项研究指标的评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比前后的得分发现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P<0.05 ) 。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的提高可以明显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促进病人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因此,各大医疗机构都可以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基层医院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三组均采用替罗非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5.00%、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替罗非班 瑞舒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