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hs-CRP(超敏C反应蛋白)、FIB(血浆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水平和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选择收治行冠脉造影检查者196例,其中126例冠心病患者成立实验组,其中70例非冠心病患者成立常规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hs-CRP、血浆FIB、血浆D-D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FIB、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FIB、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不断提升(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hs-CRP、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FIB、hs-CRP、D-D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稳定心绞痛组(P<0.05)。心肌梗死组FIB、hs-CRP、D-D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结论随着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FIB、hs-CRP、D-D水平不断提升。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D、NT-proBNP以及cTnT检测在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诊治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诊治的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象。分析急性加重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浆D-D、NT-proBNP、cTnT含量变化。结果血浆D-D含量急性加重期组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NT-proBNP含量急性加重期组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cTnT含量急性加重期组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NT-proBNP以及cTnT含量明显增高,及早检测其含量有助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早期诊断。

  • 标签: D-D NT-proBNP cTnT 老年COP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D二聚体(D-D)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31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诊的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接收的健康体检患者31例设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对比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接受检测后患者D二聚体指标更高,凝血因子指标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进行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过程中,D二聚体联合凝血因子的检测能够充分显示患者在其的血浆指标变化,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提示,以便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因子 联合检测 早期深静脉血栓 血浆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血浆D-D、FDP、AT3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n=21)和非DVT组(n=59)。检测两组D-D、FDP、AT3,分析其诊断术后下肢DVT的价值。结果  DVT组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AT3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抗凝血酶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卡络磺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血清D-二聚体(D-D)、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止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n=30例)采用卡络磺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D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水平和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患者应用卡络磺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止血成功率。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兰索拉唑 卡络磺钠 止血成功率
  • 简介:本文对1例主诉“腹痛腹胀9d,肛门停止排气排粪3d”的病例进行讨论。该例患者入院诊断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剖腹探查术中发现横结肠近肝曲癌.结肠完全梗阻.肝左叶转移瘤,行右半结肠切除.肝转移灶同期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分期:T4aN1aM1a.术后辅助化疗12个周期.方案为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加氟尿嘧啶)。辅助化疗结束后4个月.患者发现盆腔肿物。经MDT讨论.再次剖腹探查,发现左侧卵巢肿物,行肿物切除,术中病理示腺癌,行双侧附件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个月,肺CT复查时,发现有肺单发转移瘤,新辅助治疗4个周期.方案为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再次经胸腔镜下右肺下叶肿物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腺癌.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目前.该患者距第1次手术后30个月.化疗后12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

  • 标签: 结肠肿瘤 肝转移 肺转移 卵巢转移 急性肠梗阻: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测定PCT、IL-6、NT-proBNP、CTnI、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急诊脓毒症患者、普通感染患者、正常对照组PCT、IL-6、NT-proBNP、CTnI和D-D水平。结果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PCT、IL-6、NT-proBNP、CTnI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普通感染患者血清PCT、NT-proBNP、CTnI和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均>0.05,仅血清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增高(P<0.05)。结论生物标志物(PCT、IL-6、NT-proBNP、CTnI和D-D)是急诊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有价值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诊断 测定
  • 简介:摘要数据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以视觉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让人用二维以及三维视觉去观察数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可视化数据在虚拟手术和人体解剖中的应用及其特点。数据能够以二维视觉或三维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二维可视化数据能够随意操控数据,实现数据的放大,缩小和旋转。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比二维可视化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根据其信息量大,数据清晰的特征,研究其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并且构建针对人体解剖的数据模型。立足于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本文对VRML进行开发,从而重新构建人体三维。

  • 标签: 2D数据可视化 3D可视化 人体解剖结构 研制
  • 简介:客观:评估实用性二维(2D)andthree维(3D)在LeForttype破裂的鉴定和分类计算了断层摄影术(CT)。方法:有Le堡垒破裂的不同类型的62个病人经历了CTscanning和3D-CT重建。数据被多平面的重建(MPR)分析,表面分别地遮了显示(SSD)和显示的体积(VR)。结果:有LeFortⅠ的病人。Le堡垒Ⅱ破裂和Le堡垒Ⅲ骨折说明了16.1%,14.5%并且12.9%respectively。复合破裂是最普通的类型并且说明了56.5%(n=35,有Le堡垒Ⅰ+Ⅱ骨折,有Le堡垒Ⅱ+Ⅲ骨折的10个盒子和有Le堡垒Ⅰ+Ⅱ+Ⅲ骨折的7个盒子的18cases)。55个盒子在maxillofacialregion.2D-CT与另外的破裂共存了能被用来与3D-CT,而是Le堡垒类型破裂的真实印象相比更精确地定义微小的破裂和深结构的破裂不能正确地在2D-CT上被评估。3D-CT能清楚地表明Le堡垒类型破裂的整个形状并且识别Le堡垒破裂的分类。结论:3D-CT是为Le堡垒类型破裂的诊断的最好的成像方法并且能提供空间关系的珍贵信息,特别为在操作前的处理计划的设计。

  • 标签: 骨折 X线检查 诊断 检查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汉族人群D2S44、D10S28、D4S163VNTR多态性,为亲权关系概率计算提供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美国Lifecodes公司提供的VNTR检测试剂盒,应用RFLP技术首次对福建省9个地市103名汉族无关个体进行D2S44、D10S28、D4S163VNTR多态性研究,并将所得基因频率与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区进行比较。结果福建汉族人群三位点VNTR呈高度多态性,其杂合率分别为88.6%、86.3%、90.6%,呈孟德尔经典遗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福建、台湾、香港、新加坡华人互为比较,D2S44、D10S28位点基因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别(P>0.500)。

  • 标签: VNTR 多态性研究 汉族人群 基因频率 首次 杂合
  • 简介: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3D腹腔镜手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并分别接受3D腹腔镜(3D组)和2D腹腔镜(2D组)D2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各34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2D组比较,术后3D组出血量明显较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近切缘及远切缘距离、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1年、2年生存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2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辅助下实施D2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方便医生操作使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或降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3D与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2D操作系统,观察组采用3D操作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数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17.5%,观察组发生率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上,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术,而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结清扫术,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术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术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术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术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癌
  • 简介:目的比较3D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收治的9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行3D腹腔镜手术,设为3D组;50例患者行2D腹腔镜手术,设为2D组。手术均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及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深部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孟±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矿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3D组和2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4.6±18.5)min、(157.4±17.8)min,深部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1.2±2.7)min、(25.2±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20)mL、(89±27)mL,闭孔淋巴结清扫出血量分别为(16±3)mL、(23±5)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6±3.5)枚、(20.5±2.8)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3)d、(9.4±2.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9,3.739,2.327,4.221,2.337,1.274,P〈0.05)。3D组与2D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05)。(2)随访情况:97例患者中,75例术后获得随访,其中3D组35例,2D组40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与2D腹腔镜比较,3D腹腔镜技术能够缩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减少�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3D
  • 简介:Rh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系统的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原,也是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母婴Rh系统血型不合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HDN)的主要原因之一,对HDN患儿实施紧急换血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手段。但由于Rh阴性血液稀缺,经常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输血 血型
  • 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是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的危险因素[1,2].而在脑梗死时存在凝血及纤溶活性异常,一般认为有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D-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应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3].另有报道Hcy与纤溶有关[4],但尚有争议.为此,本研究选择了脑梗死患者,来讨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在脑梗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在脑梗死中D-D二聚体和Hcy的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D二聚体 相关性 凝血 纤溶活性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