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在血象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血铅超标,在有些地区呈现群体性多发性实践,造成了大面积的中毒和死亡事件,因而人们开始重视微量元素铅与人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火焰法和石墨法测定空气中铅含量的测定过程进行了阐述,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但石墨法测定的相对偏差较大。

  • 标签: 火焰法 石墨法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眼底病采用激光光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特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使用激光光凝诊治眼底病的9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激光光凝手术)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治愈的总有效率(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眼底病,使用激光光凝可提高诊治的治愈率,临床上有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眼底病 激光光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方法及应用。方法建立检测结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与培养法、涂片镜检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本方法检测结核杆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120例结核标本进行检查,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高达52.50%,培养法涂阳性率达24.17%,片镜检法阳性率达15.00%。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结核杆菌检查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优势,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结核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眼底病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做数字标号,随机分组研究,其对照组50例,仅开展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50例,实施激光光凝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症状情况,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采取激光光凝治疗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激光光凝治疗过程并发症率4.00%(2/50);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干预观并发症率10.00%(5/50);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对比,观察组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略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96)。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减少患者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底病 激光光凝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铅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肝素钠抗凝血0.5ml,在微波消化仪器的辅助下进行消化和定容。进样应用原子吸收仪石墨炉进行,峰高定量,对标准物质和血样进行检查。结果对于预防碳在石墨管中堆积以及仪器信号受影响减弱价值显著,同时,还可以对无人血液配置标准及其正常牛血的困扰有效解决。检出的最低浓度为1.5μg/L,回收率的数值介于94.1%-102.7%区间范围内,在样品和标准物质的检验结果上,也相对满意。结论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中铅含量的测定中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因此,实际使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液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例(80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激光光凝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并记录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激光光凝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其中3例(4眼)出现黄斑水肿、眼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 标签: 激光光凝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菌与志贺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520例肛拭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对比检测,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实时PCR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培养法(2.24±0.53vs4.52±0.71)d、(2.31±0.44vs4.61±0.65)d;实时PCR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7.24%。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的时间短,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技术 沙门菌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在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130例于2016年5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萋-尼法与金胺O荧光染色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染色组,尤其是痰液标本菌量是1+,对那些病变轻,排菌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染色镜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萋-尼染色 金胺 O 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以下简称FISH)在诊断不同部位发生的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究其在泌尿系统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将其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以监测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368例泌尿外科疑似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采用FISH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该检测在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尤其是对于血尿患者的肿瘤筛查以及在膀胱癌随访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和前列腺癌)时,其对于血尿标本的诊断灵敏度高于非血尿标本(P〈0.05)。(2)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分期的泌尿系统肿瘤时,其对于高级别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尤其对于血尿标本呈现出较高的诊断灵敏度(P〈0.05)。(3)在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156例患者中,有45.51%(71/156)的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肿瘤复发,而FISH监测膀胱癌患者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为57.75%(41/71)。(4)采用FISH法随访监测156例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诊断血尿患者在随访中复发的灵敏度高于有泌尿系统肿瘤病史患者的灵敏度。结论:(1)FISH检测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浸润程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在诊断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具有重要价值。(2)FISH检测可用于监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尤其应加强对血尿患者的随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 血尿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