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集的PCOS组织(PCOS组),同时选取正常卵巢组织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和VEGF表达。结果PCOS组织中EG-VEGF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间质细胞胞浆中高表达,VEGF在颗粒细胞卵泡细胞胞浆中高表达;PCOS组EG-VEGF、VEGF表达分别为(0.183±0.011)和(0.179±0.0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5),对照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EG-VEGF和VEGF在PCOS组织中高表达,与PCOS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血红蛋白E(hemoglobinE,HbE)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HbE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复合形成的双重杂合子,患者的临床血液学表现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相似.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 标签: 血红蛋白E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批准的一级学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泛、涵盖多学科知识,因此护理学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需要教师高度关注。本文对护理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几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理学 临床 教学实践 问题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血管生成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护理风险,并找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并于2015年进行实施,收集一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后,内科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主要出现了病情观察不详、药品使用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其中观察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7.4%,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仅为91.6%。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在与健康人群表达水平对比后总结其表达意义。方法抽选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住院部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与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将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ng-2、NT-proBNP、LVE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Ang-2与NT-proBNP、LVE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ng-2、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降低(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三项指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5),Ang-2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明显相关性,Ang-2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心衰程度越高,Ang-2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利钠肽前体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尿毒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人。对照组患者只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左卡尼汀配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96.77%、70.97%、25.81%和3.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4.52%、25.81%、38.71%和3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例血压升高,焦虑烦躁1例,贫血1例;对照组4例血压升高,焦虑烦躁3例,4例贫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明显少于对照组(35.48%),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产后出血的根本原因和具体的危险因素,寻找合理的救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还包括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等。运用相对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实现对症急救处理,使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尚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综合分析,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后出血等问题,属于分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成为致使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合理的救治策略,有助于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概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救治策略
  • 简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通过构建一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二支实验教学队伍、搭建三组技术训练平台、筑建四条开放性实践通道等,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 标签: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技术应用型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其中年龄>60岁27例,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肝硬化 胆囊结石 临床特点 成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探究联合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检验工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25例进行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进行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V(平均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RBC(电泳红细胞)等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地贫MCV明显下降,且RBC水平下降幅度较缺铁性贫血患者大,采用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灵敏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准确性高达90%以上。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采用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值得推广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进行应用。

  • 标签: 联合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意义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探讨其在骨肉瘤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5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3%(12/3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O.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呈阳性,13例(37.1%)同时呈阴性,两者表达显著相关(r=0.589,P=0.000),且与癌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和VEGF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肉瘤/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代谢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0.5IU/L的患者(140)例为研究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添加r-hLH组;B组不添加r-hLH组),A组(85例)启动促性腺激素(Gn)的同时添加r-hLH,B组(55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不添加r-hLH;另选择同期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LH≥0.5I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患者为C组(C组165例)。比较3组患者的Gn用量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LH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等。结果Gn总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05);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2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稍低于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LH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略低于C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比较C组>A组>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A组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的比较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组间各种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率
  • 简介:目的了解坑道内环境变化及其成因与危害性,为坑道内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坑道内空气质量检测包括微小气候。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坑道内水库储水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检测,包括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和微生物。结果半封闭式坑道的通道和房间,通风式坑道房间的空气与对照组比较,微生物明显增高。储水的化学和毒理学指标基本符合卫生标准。57.1%的水面生长有真菌斑膜。真菌污染较普遍。结论坑道通风状况内部清洁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坑道空气中的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微生物大量增加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及物资储备将构成危害。

  • 标签: 军事坑道 环境质量 成因 危害 储水污染 空气污染
  • 简介:摘要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活动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康复扩展,由医院向社区、家庭扩展。单纯院内孕产妇健康教育已不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对院外产妇全面、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落实孕产妇及其儿童保健,必须实行产后访视,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产后访视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康复、改变家庭育婴行为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产后访视能解决母亲儿童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可以转变观念,提高产妇自我保健和健康育儿能力,可以规范产后访视操作规程,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的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 标签: 产后访视 母婴影响 发展策略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綦江401420
  • 简介:引起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准备:采集前准备不够完善,由于在采集尿液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由患者自行操作完成,如果患者在采集尿液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其采集的尿液样本将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的准确性。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采集尿液样本前的饮食情况、采集尿液样本的时间、年龄以及患者的性别等。(2)采集过程:患者在进行尿液的采集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情况,如首患者在采集尿液的时候没有保证自身尿道口的清洁,使得采集到的尿液样本中含有一些其它的液体,使得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如:男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精液或者前列腺液;女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阴道的分泌物或血液等。(3)储存过程:尿液样本在采集完成后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盛放的器物干净。如果采集的尿液样本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将可能使尿液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同时也会使患者尿液样本中含有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出现分解、尿蛋白质出现变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较多的误差。(3)检验中:在尿常规检验分析中也较容易引起误差的产生,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如: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尿常规试纸取出,使得检验试纸质量受到影响;检验人员操作中手与检验试纸接触之后再进行检验,使得检验试纸受到污染,造成检验误差。除此之外,整个尿液样本的检查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并保证检验的速度,以免在检验过程中尿液样本质量受到影响,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 标签: 尿液检验;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ICU是汇聚各种病情重且复杂多变患者的集中监护治疗场所,由于ICU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意外发生的几率很高,其监护工作作繁重,且风险大,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如今ICU重症护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护理工作独立性差;患者心理素质较差等诸多问题,影响着重症护理的整体水平。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采取针对性措施①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监督落实,提高法律意识;②定期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③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紧急应对能力;④加强护患交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

  • 标签: ICU 重症护理 问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