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路的活化也参与了包括肾细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转移与血管生成。为了评价MAPK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首先测定了透明细胞肾癌中MAPKMAPK激酶(MKK)的表达情况,

  • 标签: MAPK激酶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肾细胞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癌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的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 标签: 5/6肾切除 促血管生成素-1 CD31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95.0%,86.7%。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肾组织移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包膜
  • 简介:目的总结我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施行680例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与后腹腔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处理对策。结果本组680例后腹腔镜手术共发生75例与腹腔镜有关的并发症,占11.0%(75/680例),严重并发症包括腹腔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为0.88%(6/680例),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2%(8/680例)。术中并发症包括:胸膜损伤2例,腹膜损伤24例,胰腺尾部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血管损伤8例(腔静脉6例,中央静脉2例),脾脏损伤1例,皮下气肿27例,改开放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后腹腔间隙血肿1例,漏尿2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患糖尿病1例,其余均痊愈。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后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认识,增进腹腔镜相关解剖知识的理解,做到精准细致的操作,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后腹腔镜 手术相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为20~40ml·min^-1·(1.73m^2)^-1。按基线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治疗组24例(Hb〈100g/L),给予r-HuEPO治疗;对照组23例(Hb≥100g/L)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47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为72.3%;其中治疗组87.5%,对照组56.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H的发生仅与Hb水平相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明显上升(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P〈0.05);对照组Hb和LVMI较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LVH与Hb水平降低。r-HuEPO治疗6个月可以改善Hb水平,逆转LVH,对血压和肾功能无影响。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慢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肥大 左心室
  • 简介: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大鼠(CRF)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CRF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RF模型组、EPO治疗组.从第3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次皮下注射重组人EPO50U/kg,每周3次,共6周.8周时取其外周血分离与培养EPC,并检测EPC的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外周血EPC的Ang-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能提高CRF大鼠外周血EPC数量及其增殖、黏附与形成血管腔样结构的能力(均P〈0.05);并可上调外周血EPC的Ang-1mRNA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EPO可动员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并能增加外周血EPC血管生成素1表达.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成素-1
  • 简介: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后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肌酐(Sc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mRNA)表达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能够改善BUN、Scr,提高EPO含量,使EPOR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通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mRNA表达量,增强慢性肾衰竭(CRF)时骨髓对内源性EPO反应性,达到抗RA的目的。

  • 标签: 温肾益精降浊法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肾性贫血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酵母菌花环实验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一步法分别检测观察90例CRF患者经r—HuEPO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Gb受体花环试验(RN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N2-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A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①90例CRF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水平、RBC-ICR和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RBC-C3bRR和RFA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r-HuEPO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AR和RFIR均有好转(P〈0.05),同时sIL-2R、CD3、CD4和CD4/CD8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HuEPO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和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
  • 简介: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最佳途径,其主要关键技术点包括“松解”“固定”“覆盖”,即彻底松解阴茎Buck筋膜表面的异常纤维条索,在阴茎基底部固定白膜与皮下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或皮瓣覆盖脱套后的阴茎体。基于此的隐匿阴茎矫形术式繁多,效果不尽相同。阴茎皮肤整形重新覆盖阴茎体是隐匿阴茎矫形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使临床类型不同的隐匿阴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构建了阴茎皮肤整形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隐匿阴茎矫形的总体策略,本文就此给予重点阐述并详细解析。

  • 标签: 隐匿阴茎 阴茎皮肤整形 阴茎矫形术 整形手术
  • 简介:虽然目前各种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但是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肾脏病的一线药物,很多基本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展开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减药过程中疾病易反弹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关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治疗期 肾脏病 中医药 应用 现代医学
  • 简介:目的检测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6%、64.41%和55.93%,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和6.67%,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相关;整合素β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癌灶直径、单发/多发相关;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年龄相关;整合素β1与VEGFMMP-9之间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表明其具有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的作用。整合素β1可能通过协同VEGFMMP-9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整合素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长期透析导管在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置管简单、可立即使用、没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皮下有一涤纶扣被组织生长包绕,使导管在皮下易于固定,形成自然的感染屏障,延长了导管的存留时间,成为在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情况下的另一非常有用的选择,并已被普遍采用。长期置管部位可选择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最佳选择部位为右侧颈内静脉。

  • 标签: 透析导管 并发症 右侧颈内静脉 血液动力学紊乱 自体动静脉内瘘 置管部位
  • 简介:肥胖是全世界患病率明显增加的流行病,旧时称之谓富贵病或发腹(福、富)。2004年10月12日中央卫生部报告,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能量蛋白质摄人基本满足。城市畜肉类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脂肪代谢紊乱、超重肥胖病等患病率迅猛进展。大城市居民超重者达30%,肥胖者占12.3%。

  • 标签: 肥胖病 综合治疗 脂肪代谢紊乱 2004年 膳食质量 中国居民
  • 简介:腹膜透析(poritonealdialysisPD)因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衰竭中毒患者,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PD病人数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屡有报道,我院开展PD十余年来,治疗病人逾300人,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 标签: 透析导管漂移 PD 心功能不全 腹膜透析 并发症 处理
  • 简介:过敏性紫癜肾炎隶属于中医学“血证”、“发斑”、“尿血”、“水肿”、“腰痛”等范畴。其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热盛体质,又感受风热、热毒等外邪,或因进食异物,接触花粉浮尘过敏;或因虫咬,或因误用辛散之品,以至热毒乘虚而入,导致血分热盛,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引起肌肤而发紫癜。《证治汇补》说:“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肌肤而发斑”。若热毒内扰胃肠,阻遏气机,损伤脉络则腹痛、便血;热毒深入下焦,灼伤肾络,血渗尿中则见尿血;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中医认识 过敏性紫癜肾炎 治疗 先天禀赋 接触花粉
  • 简介:以往针对男性不育的手术治疗,多以解除症状为目的,而忽视了不育本身,现代外科疗法以恢复生育功能为中心,趋向于微创,适应症亦较宽.世界卫生组织多中心研究报告提示:不育症中,男性占20%、女性占38%、双方共占27%、原因不明15%.我国资料表明:育龄男女不育率11.4%,其中,男性占33.15%;育龄男性的不育率为5%,占所有泌尿门诊男病人9.4%.日本近10年男性不育的病因:输精管缺如占5%,逆行射精1.6%,精索静脉曲张(SCV)11%[1],隐睾1.6%,无精症20%,原因不明者占40%.

  • 标签: 男性不育 治疗 现状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MIR(微小RNA)-92a、MIR-100MIR-143的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50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血清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通过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中MIR-92a、MIR-100MIR-143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MIR-92a、MIR-100MIR-143的临界值,同时利用所得到的临界值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样本中MIR-92a、MIR-100MIR-143的相对表达水平,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样本中MIR-92a、MIR-100MIR-143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单独检测分析发现MIR-92a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74.0%;MIR-100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65.0%;MIR-143的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90.0%;MIR-100和MIR-92a组合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2.0%;MIR-92a和MIR-143组合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MIR-143和MIR-100组合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2.0%。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中对MIR-92a和MIR-143组合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诊断膀胱癌的诊断。

  • 标签: 膀胱癌 MIRNA 诊断 RT-QPCR
  • 简介:血液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替代疗法,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度药物和毒物中毒等不可缺少的急救治疗措施;并由此延伸出其它多种血液净化疗法,如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为免疫系统疾病危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和手段。现在许多医院相继建立人工肾室或透析中心,

  • 标签: 血液透析中心 临床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方式 教学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