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收集门诊的280份尿液样本,采用手工法与干化学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中,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化学检测对蛋白尿、隐血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4%、68.21%,远高于手工镜检法的58.12%、47.86%,干化学法检测对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48.12%,远低于手工镜检法的66.07%,以上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来说,干化学检测法对尿常规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但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以与手工法联合应用。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法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检测结果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血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血氨浓度与0h血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血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将其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对网织血小板检测结果影响。方法:抽取 20例健康体检者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分别于即时、 4℃冰箱保存一天、两天、三天,共 4次在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IPF;另外,随机抽取 20例门诊病人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于室温下每隔 2小时检测一次 IPF,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4℃冰箱保存 24小时后, IPF%、 IPF#均值与当天检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03,0.006)。室温保存标本在 4小时之内结果稳定。结论: 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下 4小时之内对网织血小板的检测稳定; 4℃冰箱保存一天后不适于网织血小板的检测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检测结果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血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血氨浓度与0h血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血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a41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结果412例平板运动试验共71例阳性,阳性率为17.2%,其中5例为假阳性(加做心得安试验,排除冠心病可能),假阳性率为7.0%,另有4例为假阴性,(加做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假阴性率为1.2%。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于筛查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检查方法,但在操作时应尽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的干扰。

  • 标签: 运动试验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的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 标签: 自愿咨询检查 性病 艾滋病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台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L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3台血细胞分析仪做重复性试验和比对试验,算得CV值、信度系数并做方差分析。结果:PLT测定结果各系统的误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l各检测系统测定PLT结果具有可比性。

  • 标签: 血小板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仪器和设备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院受血者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为估算湘北地区非目标人群及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便捷依据。方法对1832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者送本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并收集资料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30岁以下年龄为青年组,30-55岁年龄为中年组,,55岁以上年龄为老年组。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艾滋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5%、3.52%,合并感染3例。其中男女性HIV阳性率分别为0.1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1%,2.9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HIV阳性率分别为0.15%、0.14%、0.15%,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46%,4.08%、1.74%,青年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病原血清学检测,能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疗,并对估计本地区非目标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性别 年龄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79例民众,所有受检者均行生化检验,同天抽取静脉血分别制作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及谷氨酰胺转氨酶(GGT)等指标均低于非溶血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指标均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与非溶血标本尿酸(UA)与尿素(UREA)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干扰,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生化检验时需严格按规定操作,规避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接受血凝试验检验的3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统计临床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偏差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3000患者中总共有113例患者出现血凝试验检验质量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均属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论临床中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工作考核与监督体系,促使检验人员以及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刀片持续性提升,根据科学的方式完成血凝试验检验任务,规避违规操作而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血凝试验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影响临床化验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我院行临床生化检验初检和复检结果不一致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之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溶血现象严重、血液采集朱准确以及离心处理不充分等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准确的主要原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及时的控制溶血现象、准确开展血液采集以及充分使用离心处理等方式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严重溶血 血液采集 离心处理
  • 简介:机体内的乳酸由丙酮酸还原产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组织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丙酮酸即被还原为乳酸。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血液中乳酸浓度与这些组织产生乳酸的速率及肝脏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有关,约65%的乳酸被肝脏利用:乳酸循环是葡萄糖在外周组织转化为乳酸,而乳酸在肝脏中又转化为葡萄糖的循环过程。肝外乳酸通过骨骼肌和肾皮质的氧化作用清除。

  • 标签: 抗凝剂 乳酸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