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来我院实习的80名护生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试验组(n=40)。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试验组实施目标教学法,对两组护生查房收获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及理论成绩展开统计比较。结果在查房收获满意度、教学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护生高于参照组护生,数据分别为97.5%VS80.0%、95.0%VS77.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理论成绩方面,试验组护生高于参照组护生,数据分别为(86.2±6.8)分、(80.6±5.4)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护生理论成绩,值得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目标教学法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者的情感障碍状态和与之相应的医患关系,探讨减少医患纠纷的策略。方法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968位住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性心理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乳腺癌术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7例,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37例,目标性心理护理),比较评分及满意度。结果统计学软件对护理前的评分指标数据处理,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强(P<0.05)。结论目标性心理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术 目标性心理护理 心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目标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措施,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40名,随机分入两组各20名,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技能、急救护理理论知识、风险意识、护理操作流程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目标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目标护理 急诊护理 护理质量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胃肠道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入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GDFT组(G组,n=40),常规补液组(C组,n=40)。结果G组食欲评分高于C组,G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FT可促进食欲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评估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的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30例、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30例及正常人群30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TMT-A)时间、连线测验B(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接受测试者,比较各组的注意力、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结果双相Ⅰ型患者和双相Ⅱ型患者的数字广度(倒)、数字广度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患者的数字广度(倒)、数字广度总分显著低于双相Ⅱ型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组患者WSC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患者WSC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错误应答数稍高于显著高于双相Ⅱ型组患者。结论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Ⅰ型组患者执行力损害较明显,双相Ⅱ型组患者注意力较双相Ⅰ型组损害明显。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 认知损害 双相Ⅰ型 双相Ⅱ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行目标管理,选取我院120名护理人员,将护理人员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与B组,各60例。A组开展普通管理,而B组则实施目标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目标护理之后,B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成绩都要明显高于A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将目标管理理论渗透其中,其可提高护理者综合素养,也能提高医院护理水平,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 标签: 目标管理 临床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层级培训方法,观察组是在层级培训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比较两组的培训成绩差异。结果接受实施目标管理的层级培训后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比接受常规层级培训方法的护士高,两组护士的培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护士层级培训之中运用目标管理,可以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护士学习的参与性及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护士分层级培训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 标签: 目标管理 护士 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外科(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再选取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目标管理模式),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风险事件(输错液、药物外渗以及漏输液体等)、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合格率和操作合格率等参数指标。结果(1)实验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时间发生率,提升病人的满意率。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外科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目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M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治疗可有效提升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互动达标理论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6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观察,将9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3例,常规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互动达标理论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出院时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感情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互动达标理论 药物依从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方面考察比较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12.6±0.8)分,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23.5±0.2)分,观察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阴影,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目标性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0日~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狂躁情况以及抑郁情况实施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BRMS评分以及抑郁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喹硫平 丙戊酸镁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WMS(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WAIS——RC(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40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VV、CVP、HCO3、MAP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浮动相对较小,观察组输注液体总量(1963.2±350.2)ml少于对照组(2487.3±581.2)ml,恢复时间即住院时间(6.6±0.9)天快于对照组(8.3±1.0)天,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保护各项指标不出现大范围浮动,故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 老年患者 结肠癌手术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试验组患者的WMS评分和WAIS-RC评分中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和改善。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认知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误诊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24例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而诊断中过于关注精神病症状,而对情感症状予以忽视是主要误诊原因;两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患者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住院次数明显多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对病史进行全面的收集,并使精神检查更加深入和全面,将情感症状考虑在内,避免出现误诊现象,降低误诊概率。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误诊 精神分裂症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我院各科护理人员,共6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展开管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展开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护理操作准确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在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操作成绩评分的比较上,实验组护理人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室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医院投诉发生率的比较上,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投诉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化管理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目标化管理理念 护理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性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选择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内,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1011名新生儿病患的临床相关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了目标性监测后,感染率、VAP例/1000呼吸机日应用比例、CRBSI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日的比例,都逐渐在下降,各个时间段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应用目标性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重症病房中患儿感染率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及时实施有效地干预措施,使得NICU中患儿医院感染率降低。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