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心脏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心脏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上半年间我院收治的以及在我院出生的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的新生儿4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之前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的患儿43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收集整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儿发展量表评分统计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76.74%,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78.57%。对照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32.56%,两组统计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分析组患者则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长于分析组患者,分析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相比于单纯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缺氧缺血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在疾病的治疗上当前仍旧没有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临床中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实际,这给缺氧缺血新生儿治疗带来福音。本次研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联合使用对缺血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缺血脑血管122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治疗缺血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安全性较高,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脑血管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膜增厚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临床问题,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当各种因素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后纤维组织形成、心室重构,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目前,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受到供体来源少、创伤大及免疫排斥等因素的制约。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干细胞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治疗继发性缺血眼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继发性缺血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复方樟柳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野缺损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继发性缺血眼底,效果显著。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继发性 缺血性眼底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脑血管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全年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的患者12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NIHH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血管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联合他汀类阿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脑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脑血管病患者,共8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进行诊断,从中选出60例与介入治疗标准相符的患者行支架成型手术治疗,并利用DSA诊断治疗结果。结果80例患者共发现血管病变66例;6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置管成功率为100.00%,30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低于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后经治疗全部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技术在诊断缺血脑血管时应用价值高,可以极大的提高介入治疗评估,同时支架成型手术作为有效介入治疗之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诊断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康复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就诊的轻型缺血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脑血管的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卒中单元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脑血管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能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卒中单元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内皮祖细胞是指位于血管内皮前的体细胞,该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分化增值能力降低,其黏附功能以及向损伤部位的定向迁移能力也逐渐减弱,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过程受阻,因此内皮祖细胞是缺血心脏的重要致病因素。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家在缺血心脏治疗过程中关于内皮祖细胞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缺血心脏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将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缺血心脏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缺血心脏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指标值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心脏心力衰竭治疗中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血浆BNP浓度,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溶片治疗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溶片治疗缺血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补阳还五汤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