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肠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初生儿缺氧缺血的相关急救。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6例初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神经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8.41%,对照组治疗效果为80.9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d后,NBAN(神经行为)为(36.7±2.3)d,对照组为(34.9±3.3)d,4d后观察组为(37.6±2.7)d,对照组为(36.3±3.5)d,28d后观察组为(39.8±1.1)d,对照组为(38.2±2.1)d。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初生儿缺氧缺血运用临床急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缺氧缺血状态,促进患者恢复脑细胞正常代谢,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初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急救
  • 简介: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种最常见的心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绞痛的特征是集中于胸部、颈部和左臂的不适感,它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的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修正糖尿、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及急性缺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治疗药物 稳定性 冠状动脉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药物
  • 简介: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在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和特殊方法。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视支持及对症治疗,并与脑细胞营养性药物配合使用,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于病变持续时间长者我们给予多个疗程的脑细胞营养性药物,并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椎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入颅后2茶椎动脉行于延脑的腹侧面,在桥脑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故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椎基动脉系发出分支,分别供应脑干,小脑及内耳等处血液。椎基动脉系血管本身病变或行走过程中受压等

  • 标签: 缺血性眩晕 内听动脉 椎基动脉 基底动脉 前庭支 耳蜗
  • 简介:采用随机抽样、双盲法,按统一方案观察了106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组52例.对照组54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90.8%,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改变。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尼莫通
  • 简介:一旦发生了火灾,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缺血中风与火灾一样,只有早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才能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 标签: 超早期 缺血性中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血管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超声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为缺血脑血管,其中有60例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阳性率为92.31%,其中已经形成斑块的患者有55例,占病人85.6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和缺血脑血管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诊断缺血脑血管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在缺血脑血管预防中的运用。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实验选用药物阿司匹林医治,研究组选用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医治。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1年随诊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为96.00%,常规组实验总有效为76.00%,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12个月的随访发现,研究组,2例脑出血,发生率为8.00%,常规组,3例脑出血,发生率为12.00%,经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00%,1例再发脑梗,发生率为4.00%, 常规组,2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8.00%,1例再发脑梗,发生率为4.00%,经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能合理预防缺血脑血管,改进神经情况,短期内和长久功效均好于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