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男性患者中常规导尿法和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导尿法的不同效果。方法将51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法,实验组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导尿法。并对两组一次导尿成功率、重复插管率及尿管损伤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次导尿成功率、重复插管率及尿道损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男性患者中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导尿法较常规导尿法更安全有效,成功率更高。

  • 标签: 利多卡因 导尿 男(雄)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甲流儿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福利院甲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甲流儿童的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福利院 甲流 优质护理 病情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甲流儿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福利院甲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甲流儿童的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福利院 甲流 优质护理 病情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对儿童福利院内75名孤残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情感指标记录,分析心理护理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儿童版的正负情感表(PANASC)对孤残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项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75名孤残儿童的正负情感,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时应用利多卡因针剂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3岁~7岁需静脉输液的小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应用利多卡因针剂镇痛。采用美国Wongbaker患儿疼痛评分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针剂可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疼痛反应。

  • 标签: 利多卡因 针剂 静脉穿刺 Wongbaker患儿疼痛评分
  • 简介: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据文献报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发生率可达60%~70%,其中血液透析患者略高于腹膜透析患者。瘙痒虽不危害患者的生命,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对18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 标签: 尿毒症患者 皮肤瘙痒 利多卡因 血液透析患者 肾功能衰竭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在男性患者常规留置导尿失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经常规导尿操作不能放入尿管的男性患者50例,再次导尿前先予利多卡因胶浆5g注入尿道,5g润滑尿管,然后进行常规留置导尿操作。比较患者前后两次导尿的疼痛评分、尿道刺激反应评分,分析患者整体满意度情况。 结果 在常规导尿失败患者中,常规导尿后患者的疼痛平均评分为7.68、尿道刺激平均评分为2.44,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干预后导尿的疼痛平均评分为4.98,尿道刺激反应平均评分为1.52 ,成功率提升为:86%。结论 利多卡因胶浆在常规留置导尿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极大减轻患者痛苦以及尿道刺激反应,提升患者的导尿成功率。

  • 标签: [] 利多卡因胶浆  留置导尿  困难导尿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福利机构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30 )和观察组( 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儿童的焦虑程度和恐惧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儿童的 SAS 评分和恐惧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 SAS 评分和恐惧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焦虑程度,降低其恐惧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机构 孤残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随机均分为接受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以及基于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凝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可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多卡因凝胶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穿刺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导尿法在老年男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需要留置导尿管的老年男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实施常规导尿法,实验组患者在导尿前给予注入利多卡因,然后实施导尿。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导尿法,能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缩短护理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置管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导尿 利多卡因 肺结核
  • 简介: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用于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0年8-9月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气雾剂喷洒,实验组采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喷洒,约60s后均按静脉穿刺常规操作程序行手背浅表静脉穿刺。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强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5.36,P<0.01)。结论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用于静脉穿刺时镇痛效果明显。

  • 标签: 利多卡因氯己定 镇痛 静脉穿刺术 气雾剂
  • 简介: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残障老年患者进行Orem自理模式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运动能力(basicactivityofdailyliving,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中开展Orem自理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BADL,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会福利机构 老年患者 OREM自理模式
  • 简介:利多卡因为酰胺类的麻醉用药,临床常用于局部麻醉。酰胺类局麻药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者极为罕见,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更为罕见。我科于2003年12月成功地抢救了1例行右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因“脑脊液漏”又局麻下行“清创术”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四肢抽搐等症状。因及时发现,积极抢救、护理到位,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利多卡因/副作用 过敏反应/护理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集体生活中的青春期儿童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利院82例青春期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普通组、心理组各有41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心理护理,观察儿童护理前后的心态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SAS及SDS评分相比,p>0.05;心理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比普通组低,p

  • 标签: 福利院 青春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某福利机构选择孤残儿童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参照组,120例,提供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儿童各项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儿童的SAS、SDS都要优于参照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更低,可展现出更高的护理依从性,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心理健康,不良行为会大幅度减少,整体护理依从性会显著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机构孤残儿童 应用探究
  • 简介:全身麻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种手术,既安全,又有效,使病人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但静脉麻醉诱导药物刺激性大,会使病人感觉疼痛,我科自2011年以来采用预防注射利多卡因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盐酸利多卡因 全身麻醉 药物注射 疼痛 麻醉前 缓解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40例初次注射的学龄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按利多卡因的浓度分为0.5%组、1.0%组、1.5%组、2.0%组各30例,各组穿刺处皮肤先用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再用75%乙醇喷涂后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好于对照组。0.5%组与1.0%、1.5%、2.0%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其中0.5%组与1.0%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0%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可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采用有效浓度1.0%~1.5%的利多卡因为宜。

  • 标签: 利多卡因 学龄期儿童 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福利中心“三无”供养人员心理护理现状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择2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由我福利中心收治的“三无”供养人员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12例为一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成员接受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参照组成员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成员发展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表以及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指数,通过统计学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并分析组间是否存在意义。结果 研究组各项研究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均占有明显优势,数据之间存在意义(P<0.05)。结论 对于福利中心“三无”供养人员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此类人群的心理情绪,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其孤独感,故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三无”供养人员 福利中心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