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男,65岁,因“持续咽部异物感2周,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1年11月28日入武汉中心医院。既往无手术史。

  • 标签: 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
  • 简介:淋巴上皮样癌(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宫颈上皮样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由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被确认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宫颈上皮样变的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诊断 综述
  •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以下简称本病)是起源于甲状腺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收治甲状腺淋巴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恶性淋巴瘤 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恶性淋巴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霍奇金淋巴患者13例,霍奇金淋巴患者5例;移植前状态CRl8例,CR26例,PR4例。外周血造血千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预处理采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以及马法兰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均采集到足够的干细胞。平均MNC为(5.97±1.24)×10^8/kg。平均CD34^+为(4.46±1.03)×10^6/kg。治疗18例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移植治疗后随访6~66个月,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66.7%。结论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恶性淋巴患者较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治疗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人性化和常规护理方法对行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为优化恶性脑胶质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进行基础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脑胶质瘤 护理 替莫唑胺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激素治疗在乳腺癌(表1)和前列腺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激素治疗的依据是某些肿瘤表达性激素(雌二醇或睾酮)受体、且肿瘤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激素的刺激。激素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激素的产生或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而降低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

  • 标签: 恶性肿瘤 激素治疗 乳腺癌 前列腺癌 孕激素 他莫昔芬
  • 简介:垂体腺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据报道,垂体腺瘤年发病率约为O.2~2.8/10万,患病率约为8.9/10万。在尸检中,在1.5%~27%生前未被疑诊为有垂体疾病的个体中意外地发现了垂体腺瘤。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体积较小和/或没有明显的激素作用,故患者没有临床表现。

  • 标签: 垂体瘤 肿瘤 诊断 手术切除 肢端肥大症
  • 简介: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据美国甲状腺协会调查,普通人群触诊检出的结节占4%~10%。近年来随超声检查的普及,调查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已达18%~67%。甲状腺结节在老年人及女性中更常见,50岁以下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为30%,而60岁以上的检出率达50%。我院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达70.7%。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 甲状腺良性结节 左旋甲状腺素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误诊原因及甲状腺结节大小及钙化情况对CEUS结果的影响.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断准确率。方法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33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421个结节的CUES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个结节中3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TC,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8个TC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个TC误诊为甲状腺腺瘤,CEUS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正确率达87.89%,误诊率达12.11%。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钙化情况对诊断准确率有影响,其中长径〈10mm组误诊率与其他2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大钙化组的误诊率与微钙化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大小及结节钙化情况对CEUS诊断准确率均有影响.分析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CEUS的认识水平。

  • 标签: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钙化
  • 简介:嗜铬细胞(pheochromocytoma,PHEO)/副神经节(paraganglioma,PG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临床较少见。2004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定义PHEO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恶性约占10%;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统称为PGL,约占PHEO/PGL的9%~24%,30%~40%的PGL为恶性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分类 PHEO
  • 简介: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上皮问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成人组织中二者活性均明显下降,其异常活化往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胰腺癌细胞中常发现有H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和EMT现象,本文就Hh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EMT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胰腺癌细胞 调控作用 胚胎发育过程 恶性肿瘤
  • 简介:WHO分类是一个全面的体系,使得全世界NHL的诊断有共同的标准。随机试验表明:标准的CHOP方案加上利妥昔单抗可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的反应率和生存期。非清髓(降低强度)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能对NHL某些亚型患者有益,治疗相关毒性低于常规剂量同种异基因移植方案。对结合或非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正在进行前瞻性评估

  • 标签: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常规剂量 WHO分类
  • 简介:多年以来即已注意到某些白血病在“着火之前已冒烟多时”。还发现一些不明原因的贫血,对常规的补血治疗无反应,并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然而,直至法、美、英三国(FAB)协作组(表1)国际分类标准的推出,血液学家们才开始正式诊断此综合征,并认识到其较为常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肿瘤 恶性疾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子 血清 尿 肾衰竭
  • 简介:反应停是作用明确的治疗手段;无致畸作用的反应停类似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应用强度降低的预处理意味着目前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也是可用于老年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对RANKL—OPG系统在骨髓骨病中作用的理解使治疗干预具有了新的靶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反应停 治疗手段 OPG 骨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 简介:乳腺淋巴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超声表现 超声新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胃镜检出胃恶性病变患者的发病及胃镜、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0~2009年胃镜诊断的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胃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26:1),但年龄≤40岁组男女差别不大。50岁以上发病明显增高,特别是60~70岁发病率最高。胃窦部为胃癌的高发部位,年龄440岁组以胃体和胃窦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胃贲门食管连接部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440岁组病理类型以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病理类型逐渐趋向于以中分化管状腺癌、高分化管状腺癌为主。胃淋巴多发于胃体、胃窦部,胃镜下表现以多发性溃疡病灶为主。结论:胃恶性病变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胃癌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各不相同,应引起重视,同时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倡和重视胃镜检查普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胃癌 胃镜检查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