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患者QTc间期延长,38%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 标签: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哮喘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和中国哮喘指南在各级医院推广普及,近年来哮喘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哮喘是异质性疾病,存在各种不同表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实践中,哮喘诊断存在诸多问题,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并存[1]。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其诊断一直是临床上难题。

  • 标签: 不典型哮喘 诊断 治疗
  • 简介:一个北美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小”潮气量通气较“大”潮气量更能提高ARDS病人生存率;PEEP和短暂高气道压可复张萎陷肺单位和改善氧合;在几个北美的试验中,无医师领导脱机草案能减少通气时间;由于证据证明入住ICU前危重病人未获得最佳治疗,促进了早期预警评分和危重监护出诊队伍发展。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 PEEP 气道压 出诊 多中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伴有较多其它系统症状,心电图常不典型,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8例,占21.5%。38例患者,治愈30例,死亡8例,治愈率78.9,死亡率21.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无典型胸痛,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以其它系统症状较突出,并发病多,误诊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及早诊断采取预见性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老年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心电图 误诊 原因
  • 简介:<正>卡介苗效能及使用范围局限性,促使各方积极研究新抗结核疫苗。整个疫苗研究历经了三次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是巴斯德及其后许多学者开创减毒和灭活各种疫苗;第二次疫苗革命是由微生物天然成份及其产物或将有免疫作用成份重组而产生疫苗;第三次疫苗革命是用有效基因片断或裸露DNA(或RNA)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s)。90年代初,Wollf等在一次基因治疗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将未作任何化学修饰DNA片断处理对

  • 标签: 疫苗研究 结核疫苗 核酸疫苗 化学修饰 卡介苗 免疫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对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诊断意义,协助临床治疗。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测定。结果:60例中阳性占55例,阴性5例,确诊率达91%。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危重症之一,及时准确诊断,对指导治疗极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肌肌钙蛋白T对非典型性心肌梗死诊断意义及价值,协助迅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挽救了患者生命。

  • 标签: 肌钙蛋白T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 诊断 测定 心肌磷酸激酶 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谢某不满3岁女儿突然出现了厌食、咳嗽、精神不振等症状,谢某夫妇赶紧把女儿抱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女儿患了肺结核。可夫妇俩从没得过这种病,怎么会传染给女儿呢?原来,保姆患有结核病。谢某夫妇为此后悔不迭,他们说,当初

  • 标签: 肺结核病 伤寒玛丽 保姆 体检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预测价值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选择。

  • 标签: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2003年初,国内出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疫情,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引起了各界人士高度重视。铁路作为一个重要运输工具,在SARS防治工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体温是筛查SARS一个重要指标。2003年4月6月,笔者作为149/150次列车5组“非典”疫情处理专门小组副组长参加了SARS防治工作。期间发现普遍使用便携式红外体表温度检测仪在测定中存在着一定误差,初步分析如下:

  • 标签: 便携式红外体表测温仪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筛查 误差分析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简介:<正>西藏,地域辽阔、美丽富饶,是一块全球最高又带神奇色彩土地。就在这块土地上,曾出现过多少次反抗侵略、反对压迫英雄业绩,涌现过像格萨尔、元丹贡布等多少个英雄人物和科学工作者,也因此而流传着多

  • 标签: 西藏 结核病防治 曙光 科学工作者 格萨尔 英雄人物
  • 简介:在因为其他原因做腹部CT扫描时意外发现肾上腺肿块发生率大约为1%。这些肿块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假性肿块。其中原发性肿块又可分为内分泌功能和无内分泌功能两类;继发性肿块又可分为肿瘤(包括临近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如包虫病、隐球菌病);假性肿块实际上可以是肾、乳腺、脾、胃、肝脏、淋巴结或血管。按标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发现有2%~12%意外发现肾上腺肿块是属于能分泌皮质醇高功能腺瘤。在临床上未怀疑到肾上腺肿块病人中,分泌

  • 标签: 高功能腺瘤 隐球菌病 转移性肿瘤 包虫病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方法对2000年山东省青岛港务局1900份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40~54岁),观察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人群中平均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CRP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RP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结果随着BMI增加,人群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呈显著增加(P<0.001),体重正常组(BMI<24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2.37±2.21)mg/L和26.7%,超重(BMI24~27.9kg/m2)和肥胖(BMI≥28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3.04±2.338)mg/L、39.4%和(3.98±2.59)mg/L、56.0%.影响血浆CRP水平因素有:甘油三酯、BMI、性别、WHR和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后CRP水平仍是超重(OR=1.2,95%可信区间1.114~1.210,P<0.001)及肥胖(OR=1.3,95%可信区间1.187~1.332,P<0.001)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RP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 简介:急性中毒诊断通过体检、采集病史以及有时候对无意识病人通过排除其他病因而作出诊断(表1)。然后与之有关是确定毒物性质、摄入量、摄入途径(吞入、注入、吸入或皮肤吸收)以及接触毒物时间,以便预测未来发展,评估其风险。

  • 标签: 急性中毒 诊断方法 锥体束征 皮肤水疱 毒理学调查 血液检查
  • 简介:癫痫治疗目的是预防发作而无副作用,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发作(尤其是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是危险。癫痫患者突发意外死亡危险性(难治性癫痫1/200/年),但是治疗可停止发作,减少这种危险性。在英国,除非预料到高度复发危险性,单次无原因发作通常是不给予治疗。如果存在诱因就应当避免,因为这样可能足以防止复发。

  • 标签: 癫痫 奥卡西平 丙戊酸钠 吸氧疗法
  • 简介:在任何中毒病例,首先要对呼吸损害以及是否需要处理做出评估。食物、呕吐物、分泌物、义齿都要从病人口腔和咽部清除,避免舌回缩。如果是昏迷病人,咽喉反射消失,应置人导气管最好是气管内插管。病人应置头低左侧位,以减少胃内容物吸人肺内危险。

  • 标签: 中毒 呼吸系统 循环功能 血浆扩张剂 洗胃疗法 活性炭
  • 简介:背痛在工业化国家会影响60%~80%的人口。大部分背痛(90%)可在6周内缓解。对于多数积微和优化止痛患者,常规使用简单止痛剂就足够了。本文将叙述如何鉴别严重脊柱病理学背痛危险信号(红旗).如何评估慢性病标志(黄旗),以及何时转诊专科医师和进一步检查。

  • 标签: 背痛 强直性脊柱炎 腰神经根病
  • 简介:当我们认为我们对存在于地球上致病微生物已经足够了解时候,大自然再次提醒了我们认识肤浅。在过去20年里,一种新型反转录病毒HIV起源于非洲大陆丛林之中,感染并导致了世界各地上百万人类死亡。而且,最近新发现一些微生物也和为数众多疾病存在着联系(表1)。是否还存在其他尚未被发现引起人类发病病原微生物呢?很多疾病都有其可疑微生物病因(表2)。

  • 标签: 病因学 致病原 流行病学 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