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者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者患者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D62p和CD6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活性。

  • 标签: 糖尿病 高脂血症 治疗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负载胰腺癌细胞株PANCl裂解产物(tumorlysate,TL)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经卡介苗(CGB)活化后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体外抗胰腺癌效应。方法应用rhGM—CSF和rhIL-4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DC,用TL负载DC,并用CGB促其成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a、CD83、CD86及HLA—DR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2p70含量。CCK-8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以及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1、PaTu8988及SCG7901细胞的杀伤率。结果CGB活化负载TL的DC后,CD83和CD86阳性率分别从(3.7±0.3)%和(38.6±5.0)%显著增加至(16.5±0.6)%和(76.5±2.5)%(P〈0.05);DC分泌的IL-12p70和TNF—α量分别从(20.18±2.06)pg/ml和(61.38±1.19)pg/ml显著增加至(62.48±3.80)pg/ml和(592.53±17.96)pg/ml(P〈0.01);DC与自体混合淋巴细胞以1:100、1:50、1:10、1:5的比例共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从(3.90±1.41)%、(4.07±0.40)%、(3.39±1.05)%、(2.82±0.39)%显著增加至(55.38±3.58)%、(75.00±2.54)%、(77.07±3.40)%、(99.07±2.40)%(P〈0.01);DC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l细胞的杀伤率在效靶比为1:5、1:10、1:20、1:50时分别可达(71.73±0.46)%、(49.44±0.98)%、(31.76±2.77)%、(19.03±3.04)%,但对PaTu8988和SCG7901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降低。结论经CGB活化的胰腺癌DC疫苗成熟度增加,体外表现出高效特异的抗胰腺癌细胞的效应。

  • 标签: 胰腺肿瘤 树突细胞 卡介苗
  • 简介: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VFH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72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SB203580干预(SB)组和假手术(SO)组,每组分3、6、12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ANP模型,sB组在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mg/kg体重。观察各组血清钙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骨组织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TNF—α变化,实时RT—PCR检测骨组织PTHR1mRNA表达。结果制模后6h,SO组、ANP组和SB组血清钙浓度分别为(2.50±0.08)mmol/L、(2.11±0.06)mmol/L和(2.35±0.10)mmol/L;骨组织P-p38MAPK表达量分别为0.14±0.04、0.80±0.06和0.33±0.05;骨组织TNF-α表达量分别为0、0.91±0.04和0.44±0.03;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23±0.04和0.44±0.06。SB组骨组织P—p38MAPK及TNF-α表达较ANP组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及血清钙浓度较ANP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介导ANP低钙血症的发生,抑制该通路可改善ANP低钙血症。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低钙血症 受体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八面蒙脱石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回肠黏膜NF—KB活化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莫沙必利组、八面蒙脱石组和莫沙比利+八面蒙脱石(联合)组,每组24只大鼠。采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假手术组开腹注射生理盐水后关腹。各治疗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术后3、6、12h分批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取血测定TNF-α、IL-1水平;取回肠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黏膜NF—KB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回肠组织IKB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NP组胰腺损伤明显,血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36.79±1.14)pg/ml对(9.00±0.01)pg/ml,(25.17±1.93)ng/ml对(3.45±0.11)ng/ml,P值均〈0.05],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下降[(0.25±0.22)×10^-6m对(1.50±0.33)×10^-6m,P〈0.05],柱状细胞指数显著降低[(2.40±1.65)×10^6个/m对(13.5±4.28)×10^6个/in,P〈0.05],NF—kB表达增加(6.92±1.54对1.28±0.29,P〈0.05),IKBα蛋白水平下降(3.30±1.99对24.32±1.93)。莫沙必利组和八面蒙脱石组的各项指标与ANP组均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的血TNF-α、IL-1水平[(30.57±0.39)ps/ml和(13.45±1.26)ng/ml]、回肠绒毛高度和柱状细胞指数[(1.05±0.28)×10^-6m和(10.10±2.50)×10^6个/m]、NF—kB活化(4.32±1.57)和IKBα蛋白水平(15.99±1.26)均与ANP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八面蒙脱石联合莫沙必利灌胃能减少ANP大鼠回肠黏膜NF—KB的大量激活,减轻胰腺和回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NF—kB IKBΑ 回肠 八面蒙脱石 莫沙必利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如何控制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结果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需要对各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结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分析前质量的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关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d。结果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比对分析 偏倚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甲亢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40%;症状以心悸、消瘦多见。结论:老年甲亢起病较隐匿,缺乏其他高代谢症侯群及神经应澈性增高症状,易漏诊或误诊。

  • 标签: 老年人 甲亢 临床特点 老年甲亢 临床分析 高代谢症侯群
  • 简介: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术后切口内出血是很严重的并发症,易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共发生术后创口出血12例(0.9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术前常规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病史及血压升高患者术前均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至150/90mmHg(1mmHg=0.133kPa)以内.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出血;高血压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出血 高血压
  • 简介:食管异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异物滞留于食管。经常因为患者饮食不慎而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多嵌在食管狭窄处,在第一狭窄即食管人口处多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引起食管周围炎及脓肿等并发症,如果穿破大血管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 标签: 食管异物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正>59例患者,男50例,女9例,>65岁51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43例,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16例。48例有基础病。34例行病原学诊断,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株,革兰阴性杆菌27株,真菌13株,11例复合感染。药敏试验:肠杆菌科细菌对大多数抗腐药有较好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差,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示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药敏试验 复合感染 病原学诊断 革兰阳性球菌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我院发生的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有关护理方面的投诉,对护理纠纷变化动态、分布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护理发生频率最高,此后我院大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纠纷稍下降,但仍保存在较高水平.在148例护理纠纷中,由护理操作引起的最多,为61例,占41.2%,其次是服务质量,为42例,占28.4%.结论防止护理纠纷应从两方面入手:(1)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强化服务观念;(2)医院方面应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改善医疗环境方面不断努力.

  • 标签: 医疗管理 护理纠纷 服务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对PE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20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肺栓塞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急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2)心电图检查示8例患者出现典型的SIQⅢTⅢ改变及8例非特异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压升高者8例,右心室或右心房扩张者5例;(3)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论重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合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肺栓塞 超声心动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矽肺于临床中经常出现“三症”,是指矽肺并发症、继发症及合并症,综合我院2003年206例矽肺住院患者做了如下的临床分析

  • 标签: 矽肺 临床特点 并发症 合并症 胃炎
  • 简介:目的总结心包疾病病因,拓展临床思路,让心包疾病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心包疾病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疾病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结核性心包炎居首位。结论心包疾病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也可作为唯一的心脏病损出现,隐袭起病,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 标签: 心包疾病 病因 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313/17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O%,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一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痛0及18.5%。结论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青年 老年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报告。结果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67%)而且呈“多样性”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多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病程越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合并高血压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及有无合并高血压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慢性胰腺炎(CP)是指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或持续性损害,胰腺呈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及胰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可引起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或消失,常有假性囊肿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P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东北地区12所综合医院收治的CP患者资料,探讨CP的临床特征。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相关因素分析 假性囊肿形成 弥漫性钙化 胰腺实质 结石形成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liculardegen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笔者于1997年-2002年间遇到5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原因 WILSO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