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我院1999-08~2004-02肝肿瘤误诊为动脉期无强化的21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6岁.本组肝肿瘤均在CT平扫基础上,确切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情况.然后施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分别采集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肝癌15例,包括巨块型肝癌4例,单发结节型(病灶40~50mm)8例,多发结节型2例.

  • 标签: 动脉期 误诊 CT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肝肿瘤 分析
  • 简介:笔者针对临床生化分技术在教学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以蛋白质为中心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通过列举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教学内容的安排,阐述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中心,层次分明,内容连贯统一。这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最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 标签: 临床生化分析技术 蛋白质 教学内容 安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所产生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学比较工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较输血前有明显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输血前有明显增加,输血前后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大量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输入后,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降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大输血后,应当密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况进行观察。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则应当采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动态记录,必要时可以为患者进行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血的补充,避免患者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风险。

  • 标签: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变化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眼表变化情况加以探讨。 方法 本研究针对我院于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44 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各种症状(干涩、异物、灼烧等)干眼症,以及相关实验数据: 泪膜破裂时间( 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 CFS)、泪液分泌实验( SI t)、下睑泪河高度实验( lower eyelid tear river height)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手术前各项数据,术后各时间点的症状均有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经过较长时间恢复后, BUT 数据与术前对比基本接近,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从 CFS 数值、泪液分泌时间、下 手术后 30d开始, BUT值跟手术前水平持平, P>0.05。对比术前,术后 1d 、 3d 、 7d 的 CFS数值、 泪液分泌时间、 下睑泪河高度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乳化技术作为眼科较为成熟的技术,属临床有效治疗措施,对于白内障患者眼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白内障吸除术 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方法对2016年1-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对符合复检条件的进行血涂片复检。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中有23例(38.3%)的标本需要复检,其中15例(25%)存在各种细胞异常增多、出现5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2例中晚幼粒细胞核左移及1例靶形红细胞病例等,经验证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分析,并不能很精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涂片复检则弥补这一不足。在进行血细胞自动分析分析之后,进行做血涂片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复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前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扁桃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该组患者均接受扁桃体剥离术,选择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常规组观察对象,对手术前后健康常规组及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手术前实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8.89±6.65)%、(27.67±4.77)%、(1.05±0.22),显著低于健康常规组的(68.43±8.45)%、(36.56±5.87)%、(1.32±0.27)(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6.76±6.88)%、(34.97±5.88)%、(1.30±0.25),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8.89±6.65)%、(27.67±4.77)%、(1.05±0.22)(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而切除扁桃体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剥离术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生化分前实施综合质量控制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我院于2016年3月正式开始实施临床检验生化分前综合质量控制,分别在实施前(观察组)后(对照组)的一年时间内各抽取检验科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临床检验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完成三查七对的几率高于对照组(P<0.05),样本送检的及时率、标本留取的准确性,动脉血抽取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显示出意义。结论临床检验生化分前实施综合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相关操作的准确性,更好的保证检验结果准确,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综合质量控制 生化检验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CU综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2h的BUN、SCr、TBil、ALT、AMS等生化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UN、SCr、TBil、ALT、AMS等各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其各生化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ICU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APACHEⅡ评分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肌酐检测的交叉污染。方法将30份低值血清肌酐(〈44μmol/L)、30份中值血清肌酐(44~133μmol/L)和30份高值血清肌酐(〉133μmol/L)分别以方式1(独立测定肌酐)、方式2(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仪器上把磷试剂设置在紧靠肌酐的前面)、方式3(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两者试剂之间放置3个其他项目)和方式4(按照方式2不过把磷的试剂换成罗氏原装),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方式2测定的肌酐的值比其他方式测定的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生化分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血清肌酐检测有严重的交叉污染,可以通过合理编排测定顺序或者改变磷的试剂(测定方法)来消除。

  • 标签: 生物化学/仪器和设备 肌酸酐/血液 磷/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2017年,对我辖区的39家旅店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评分。结果本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评分,主要对39家旅店进行量化评分。其中评分为优的旅店占4家,良好旅店占10家,一般旅店占20家,差的旅店占5家。从其总体水平来看,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还不错。本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管理的工作主要针对住宿行业制定相关的评分项目,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前后,对旅店的卫生情况进行成效统计,其管理工作后的成效明显好于工作前。结论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可以从宣传、制定有效评分标准、加强卫生监督等方面进行,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

  • 标签: 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 量化分级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在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结果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松止血带操作之后,有90例患者的BP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患者中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进行了择期手术,有30例患者选择了急症手术,另外其他的30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BP下降,其中有20例患者选择了择期手术,有10例患者进行了急症手术。结论在具体的临床试验中,采用相应的止血带来阻断患肢的血运,这样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松解止血带过程中,常常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于此要有针对性的对于相关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掌握变化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骨科手术 松止血带后 血流动力学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诊治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行神经影像、眼底照相、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行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检测血压、血糖、胆固醇三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等指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共164眼行眼底照相,有158眼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占比96.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眼底动脉硬化和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病灶数、受累部位数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其分级的严重程度可提示脑血管病变情况。

  • 标签: 眼底动脉硬化分级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管改变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患者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具体水平情况,以便为患者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期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5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检测,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在接受相关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体内血尿酸等主要指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医生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等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临床指标,以保证患者诊治的科学性。

  • 标签: 冠心病 血尿酸 高敏C-反应蛋白 磷脂酶 血浆脂蛋白
  • 简介:目的:评估细胞核因子κB配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κBligand,RANKL)在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本研究涉及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实验以48例PH患者和50例无肺高压(non-PH)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RANKL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心功能。对于PH组中8例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观察2年随访期内其RANKL的变化。动物实验采用低氧(10%O2)诱导的PH小鼠模型,检测其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情况,以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肺组织中RANKL水平。结果:临床研究结果示,PH患者的血清RAN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4.00±0.30)pmol/L比(2.23±0.14)pmol/L],且RANKL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H患者治疗后测得的血清RANK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动物实验中,低氧诱导的PH模型小鼠的血清、肺组织及肺动脉中的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结论:RANKL在PH中升高,不仅可作为提示PH诊断的指标,且在随访及疗效评估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核因子KB配体活化因子 低氧 肺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进行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护理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EV1高于对照组FEV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 COPD(急性加重期) 自我护理能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及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水平,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AF与BNP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诊治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测定其入院即刻、24h、48h、72h及一周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于血清脑钠肽水平,并与42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PAF与血清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可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清PAF与BNP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其血清PAF与BNP浓度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标签: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清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酶活化受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RNA干扰 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效果,为强化临床处方分析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抽选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0例中药使用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0例,对照组未进行处方分析,观察组则由年资丰富的中药师遵循医院处方分析路径对28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观察两组中药处方错误,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各项处方错误包括用药重复(3.2%)、书写不规范(4.6%)、配伍禁忌(3.9%)、用量错误(3.6%)、用法错误(2.5%)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事件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30±2.13vs9.40±2.45)(P<0.05)。结论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处方分析能够减少处方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分析 作用效果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存在的缺陷及原因。方法:对血气分析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寻找缺陷所在。结果:血气分析在操作各环节均可出现缺陷,结果判断受判断者对临床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对血气分析的认知度影响。结论:血气分析应从操作及结果分析两方面予以关注,才能有效避免缺陷出现。

  • 标签: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的差错及出现原因,为提高医院静脉配制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制中心于2016年2月~8月期间运行初期阶段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对差错事件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差错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应对措施。2016年9月开始实施差错事件应对措施,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阶段内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比较两个阶段内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2月~8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25起,包括3起外部差错事件、22起内部差错事件,差错出现原因主要包括医师、护士、药师这3个方面;2016年9月~2017年3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7起,较2016年2月~8月同比降低72个百分点,均为内部差错事件,无外部差错事件。结论针对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有效减少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静脉配制中心的工作质量,维持静脉配制中心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静脉配制中心 运行初期 差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