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法及患病因素,为突发性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确诊为突发性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单双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对疾病特点个体化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及影响突发性患病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偏大(OR=2.087)、发病时间长(OR=1.879)及有并发症(OR=2.093)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中可能患病因素精神压力大与过于劳累人数构成比最大。结论突发性患者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更关注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及并发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适当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劳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突发性风险。

  • 标签: 突发性聋 并发症 患病因素 总有效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教学提高儿科护带教质量。方法对在儿科实习40名护采取科学教学方法,择优选派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工作。结论启发护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因人施教,发挥护最大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又能提高带教老师业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生 带教
  • 简介:目的探究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设置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血塞通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紫杉醇药物支架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原因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关于常规基础治疗联用脉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参考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总计48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脉注射液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OR=4.24,95%CI:2.46~7.30,P<0.00001),并可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MD=7.69,95%CI:1.84~13.55,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质量有限,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证这种趋势。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下颌阻智齿运用综合法拨除术中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局麻下采用以高速涡轮牙钻去阻力为主,再根据阻类别,分别结合挺出法、近中磨除法、劈开挺出法、倒冲法、拔除各类下颌阻智齿1109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部分阻齿拔除术在30min内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正确拔除方法及掌握好防治对策可有效减少下颌阻智齿拔除术中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牙槽外科 阻生齿 综合拔牙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如果你想看起来有吸引力而且健康,你可以做最好事情就是,良好睡眠,这是《英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公布研究结果。

  • 标签: 睡眠质量 个人 保健知识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大剂量脉注射液治疗58例老年休克患者病历资料,评价大剂量脉注射液治疗休克作用。方法收录近24个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符合标准老年休克患者58例,分析比较应用大剂量脉注射液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大剂量脉注射液对老年性休克患者疗效。结果58例休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升高,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较前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BNP、PCT较前下降;APACHEII评分治疗后较前下降,P均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显效38例,占65.5%;有效11例,占19.1%;无效9例,占15.5%;总有效率为84.5%。其中心源性休克患者有效率94.7%,高于脓毒性休克患者64.3%,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脉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治疗老年性心源性休克中作用更加突出。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老年休克 临床观察
  • 简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捕获并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杀灭并清除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进展。这种中性粒细胞不同于趋化、吞噬杀菌方式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热点。NETs不仅仅出现在血栓斑块中,而且可能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ET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白细胞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10年4月30日入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个月前为海上劳作时出现发热伴头痛、呕吐,就诊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意识清楚,颈部抵抗为胸骨上二横指。头部MRI平扫及增强示:上矢状窦内异常信号影,呈短T1、短T2信号(图1a、1b),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神经白塞病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涂层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分别纳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DES置入术后发生晚期血栓患者30例(血栓组)置入DES1年以上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64SCT冠状动脉成像观测支架贴壁情况、支架置入部位个数及长度与直径,采集病史分析晚期血栓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0.0%vs.10.0%)、采用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比例(36.7%vs.13.3%)、分叉病变发生率(43.3%vs.16.7%)、多支架(>4)置入比例(33.3%vs.0)均较高;支架平均长度较长[(39.2±20)mmvs.(21.7±7)mm],同时支架平均直径也较大[(3.0±0.5)mmvs.(2.5±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合并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过早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S晚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复杂病变、置入支架过多、过长等,同时还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抗凝不足等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冠脉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形成血栓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应用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有效率、6分钟步行距离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又可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气阴两虚血瘀证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壁MK2mRNA表达影响。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烟酸组:高脂血症组(n=8)继续饲高脂饲料6周;烟酸组(n=8)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200mg·kg-1·d-1)6周。另选8只兔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主动脉壁MK2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显著增加,MK2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高脂血症组相比,烟酸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结论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显著减少,MK2mRNA表达也显著减少。

  • 标签: 高脂血症 烟酸 胆固醇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兔主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增加半暗带区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新途径.作者就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情况及其应用潜力文献分析如下.

  • 标签: 新血管形成 脑梗死 脑缺血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脑卒中时,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以及多种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如:智能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发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脑卒中后认知情感障碍也同样是患者致残原因,但未能引起大家足够重视.这些障碍通过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即可揭示出来,同样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意义,还可以指导药物康复治疗.可根据评价后这些障碍类型严重程度,来制定患者个体化、有针对性康复治疗程序康复措施--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因此揭示脑卒中后所发生认知情感障碍,并给予评价与康复是非常重要.

  • 标签: 脑出血 认识障碍 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