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分段随机化法分为2组,2组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之后仅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接受放疗与放射治疗,对比2组胃癌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其术后2年生存率、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后仅接受化疗的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以及毒副反应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采用化疗的同时,联合放射治疗,可以较好将胃癌的复发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 化疗 放射治疗
  • 简介:介入神经放射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除神经外科医师外,还有放射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医师。由于各专业医师的培养经历和临床理念不同,在工作中存在着经验的不足或培养理念的差异,如适应证选择的混乱,技术操作的粗糙、不规范,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将会使这一新的技术陷于滥用。2005年2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内治疗组邀请全国24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介入放射科的神经放射学和脑血管病的临床专家,在海南三亚制定了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操作规范,并将其作为行业规范和法律参考,不定期进行修订。修订稿分三期连载。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 诊断方法 放射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观察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放射性脑病患者19例,给予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19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57.9%,总有效率为84.2%.结论:皮质激素为放射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规则、足疗程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皮质激素 放射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72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结果护理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功能领域平均评分分别是(70.29±5.18)分、(69.99±4.92)分、(68.28±4.74)分、(70.63±5.50)分、(70.99±4.69)分以及(69.78±4.97)分,和对照组的功能领域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躯体、认知功能等,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不适,提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食管癌 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cm和≥3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cm和≥3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 介入栓塞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放射损伤正常的肺组织引起,症状严重者可能造成大范围肺组织纤维化,出现呼衰、肺心病等严重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肺炎并对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疗 放射性肺炎 临床护理
  • 简介: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神经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微创和有效的优点,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对脑血管病病因学的深入了解,也得益于神经影像学和材料学、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更新。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放射学 介入性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平片诊断方式在脊柱骨折诊断方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T检查,观察组患者予以放射平片检查,以所有患者术后诊断结果为参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和诊断花费。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在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等方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脊柱曲度改变方面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中度和重度骨折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射平片诊断在轻度骨折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诊断花费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放射平片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准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并且价格便宜,能够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放射平片 脊柱骨折 诊断 CT
  • 简介:目的汇总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评价其方法学偏倚及其证据体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及WangfangData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11月。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方法学评估纳入的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4个系统评价,7篇是中文文献,7篇是英文文献。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iskofbias工具的有9篇,使用改良Jadad量表的有4篇,1篇使用改良牛津量表。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11个条目中,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条目3“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条目4“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存在的方法学偏倚最大。GRADE系统方法学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估,均为低级别或者极低级别。结论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但其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实际中应用该证据时应当慎重。

  • 标签: 针灸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再评价
  • 简介:2008年9月27—28日,由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介入神经放射自由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成功召开。参会代表以国内积极从事介入神经放射专业的中青年学者为主,共100多位,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本着“自由、自愿、自费”的原则,深入交流,相互启迪,学术气氛活跃。就一些脑血管疾病的疑难病例、专业热点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 自由 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 标签: 灌注磁共振 颈动脉系统狭窄 颈动脉系统闭塞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查房病例二查房时间:2004年10月12日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图1).

  • 标签: 急性血栓形成 颈动脉系统 左侧 治疗方案 动脉瘤 下肢肌力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希氏束附近间隔部心动过速(septaltachycardia,ST)的价值。方法21例ST患者,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间隔部房室旁道(SAP)4例、房间隔下部房性心动过速(AT)5例,应用该系统,建立三维电解剖图,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21例均消融成功;试放电部位、有效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分别为(8.9±3.5)mm、(8.7±3.3)mm;AVNRT12例有效放电过程中均出现间歇性结性心律,1例AT心动过速终止后偶见结性逸搏;无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RFA治疗ST,可清楚显示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通过标识有效放电部位,避免出现无效放电,降低发生AVB的危险性。

  • 标签: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间隔部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不管是在手术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还是在发生并发症、清除结石、结石复发中都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工作经验的积累,经皮肾镜取石术操作越来越规范,凭借其并发症少、微创、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患者所接受,取得显著性效果。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创 碎石 影响因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自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时限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3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联合常规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绞痛症状(RR=1.31,95%CI:1.22~1.41,P<0.00001)和心电图改善方面(RR=1.23,95%CI:1.12~1.35,P<0.0001)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夏日炎炎,艳阳高照,正午时分,正是人们午休时间。本刊记者带着充满向往的心情,再次来到广州市干部疗养院,一进入广州市干部疗养院的大门,眼前波光鳞鳞的游泳池,便让人顿感夏日的清凉。

  • 标签: 疗养院 广州市 五官科 放射科 颈椎病 干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linicaltrails、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收集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6名受试者。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后,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的有效率(RR=1.25,95%CI:1.15~1.35,P<0.00001)优于西医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MD=6.28,95%CI:3.29~9.27,P<0.0001)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07,95%CI:-5.85~-2.28,P<0.00001)低于对照组;脑钠肽(BNP)(MD=-132.38,95%CI:-205.66~-59.10,P=0.0004)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MD=35.86,95%CI:17.95~53.77,P<0.0001)高于对照组;心率(MD=-4.91,95%CI:-7.27~-2.55,P<0.0001)低于对照组。纳入的8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观察了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告有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因大部分研究未对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观察,故未能作出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可靠分析。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3D-Viewer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经多裂肌间隙行腰椎管狭窄扩大减压。结果本组100例,每个椎间隙的手术时间约45~100min,中位数65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数100ml,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或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在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楚的优势,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3D-Viewer撑开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