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窦房结发出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后半部。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完成。P波改变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变化。

  • 标签: P波异常 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心房除极 心电图检查 P波形态
  • 简介: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不受欢迎.但他们可能是非常有效。根据国际研究组织发表协作网评论.手膝关节发炎引发疼痛通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一种常见有效治疗方法。但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缓解局部疼痛.没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风险.麻省总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主任伯克森博士表示: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口服 外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科运动医学 局部疼痛
  • 简介:德国研究人员老鼠身上发现一个可以减缓衰老心脏病发作后心肌细胞死亡特殊基因。他们确定在老年老鼠中更低活性心脏病发作后积极性减弱基因名称为PNUTS。通过提高PNUTS基因活性,研究队伍减缓小鼠衰老心肌,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后心脏肌肉受损。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 标签: 心肌细胞死亡 特殊基因 减缓衰老 损伤 《自然》杂志 发作后
  • 简介:医学名词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医学名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尚未通过审定,可选用最近版《医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主题词。中西药名以最近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 标签: 医学名词 药物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主题词表 写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CHF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CHF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Ⅱ、Ⅲ级CHF组间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依次递减,方差检验差异具有显著(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好转出院者(P<0.05),但睾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有助于CHF发病机理探讨预后判断.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睾酮 雌二醇 血清学检验 CHF 发病机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ADMhs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ADM[(28.7±1.6)pg/ml比(36.7±2.5)pg/ml]hsCRP[(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冠脉介入后ADM[(36.7±2.5)pg/ml比(47.1±5.3)pg/ml]hsCRP[(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ADM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 标签: 肾上腺髓质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一个健身院醒目地进门大厅张贴若下面的广告:“为了使自己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更充沛精力去工作,并能更好地控制感情生活,你是否乐意每天花20分钟去锻炼——一年约是120小时?你是否考虑用4000小时去延长40000小时(大约是五年)寿命?

  • 标签: 心脏健康 体育锻炼 良方 长寿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人群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比较,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意义做出评价。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检测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1)、糖尿病组(a2)、正常组(b),对着三组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过SPSS17.0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同时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指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测
  • 简介:运动本来维持健康日常部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获得让心跳加速动力,麻烦就来了,体重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更早死亡风险增加。幸运,你可以进行许多有效运动,通过参与娱乐或家务活动来锻炼你心脏肌肉。“投入自己喜欢活动真的会有回报,例如游泳或与孙子女玩耍。

  • 标签: 自由活动 心脏 肌肉 锻炼 体重增加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Hey水平明显升高,AMI较UAP更高,提示两者AC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利钠肽 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情况。方法54例症状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20%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论症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并发症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心动过速(局灶+折返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该点附近标测。(3)窦性心律时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折返),1例AF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25±12.4)min,结论: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应用解决以往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病患者猝死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1hsCRP)QT间期离散度(QTd)植入ICD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方法入选2006-2009年,我院因室心动过速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心肌病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1±12)岁,其中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6例,扩张心肌病8例,肥厚心肌病2例。术前心电图记录恶性心律失常如室心动过速,QTd用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QT间期(QTmin)而得。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BNP水平,用ELISA法测hsCRP水平。随访12个月,检测BNP、hsCRP及QTd同时程控ICD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及ICD放电次数。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ICD程控随访,结果显示9例(56%)发生室心动过速至少2次,ICD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成功终止室心动过速发作,其余7例患者无室心动过速发作。室心动过速发作组与未发作组相比,血浆中BNP[(1684.45±320.17)ng/mLvs(1017.28±238.06)ng/mL,P<0.05],hsCRP[(7.98±1.15)mg/Lvs(6.01±1.06)mg/L,P>0.05],QTd[(75±14)msvs(53±11)ms,P<0.001]。相关分析显示:术前BNP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68,P<0.05),术前QTd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79,P<0.05),术前hsCRP与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32,P>0.05)。结论BNPQTd预测心肌病患者ICD植入术后恶性室心律失常发作有效指标,但hsCRP不是有效预测因子。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心律失常 肥厚性心肌病 患者 发作 术前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与冠心病关系.方法分别对43例冠心病及10例健康人进行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分别为(029±017)mg/L、(228±131)mg/L(497±233)mg/L,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P<001);FⅦc分别为(7773±1229)%、(9028±1614)%(12466±2653)%,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Ⅶc未显示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P<0001);结论CRP及FⅦc水平增高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凝血因子Ⅶ活性 临床意义
  • 简介:目前显性预激旁道(MAP)定位研究较多[1],而对隐匿预激旁道(CAP)定位研究较少[2-3].本组124例CAP诱发室上速(PSVT)标准,食管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射频消融术(RFCA)结果为对照组,以探讨CAP诱发PVST标准食管心电图CAP左、右及后间隔旁道定位意义,为RFCA术前奠定基础.

  • 标签: 食管心电图 隐性预激旁道 诊断 定位
  • 简介:肥胖诱致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某些类型癌症一个危险因素,法国一项历时10年有9000多名老年人参与研究证实了肥胖与抑郁症有关。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是的,肥胖抑郁症有联系。这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哈佛医学院 危险因素 精神病学 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突然发生,常常是现场复苏抢救,重点在纠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同时,积极寻找急性呼吸衰竭病因,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心、肾功能则是抢救成功关键。现场急救首先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如果此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则抢救过程与心肺脑复苏相同。呼吸骤停以后,如果能继续维持肺循环,机体可以借助肺泡一混合静脉血之间存在二氧化碳分压差,使静脉血继续动脉化,延迟减轻脑组织缺氧,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损伤,这称为弥散呼吸。尽早开始口对口间歇呼吸,通畅气道,以新鲜空气或高浓度氧气冲洗肺泡,同时要保证有效循环,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应采取有效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强脑保护。有条件时,尽快根据病情进行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或紧急行经口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遇紧急上气道梗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面罩
  • 简介:急性胸痛患者规范救治仍是目前重大公共卫生课题。胸痛中心建立认证改善胸痛患者预后重要举措。绍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5年通过认证,成为浙江省内首家通过国家认证胸痛中心。本文胸痛中心意义认证必要做一简单介绍,并分享我们胸痛中心认证经验,为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与推广提供思路,积累了经验。

  • 标签: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患者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内科规范治疗39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长以及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 简介:2007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07)上,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无疑是学者们关注焦点。“卒中与他汀——从预防到急性治疗”专题讨论,吸引了近千名学者参与。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急性治疗 卒中 预防 专题讨论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