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报告例1患者老年男性,76岁,本次入院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再发伴发热2天入院。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常规:WBC16.2×109/L,G89%。肾功:尿素10.5mmoll,肌酐145umol/l。胸部CT提示:慢支并双下肺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0ml+头孢吡肟2g,静推,2/日。3日后患者体温正常,改为生理盐水20ml+头孢吡肟1g,静推,2/日,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重复做同件事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标签: 头孢吡肟 精神症状 肾功能不全 生理盐水 药物过敏史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男,45岁,无锡籍,无业,因咳嗽、发热1月余,咯血1天,于2006年7月24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史3年,有3个月HRE服药史。有低蛋白史5年,未经诊治。胸部X线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左上肺纵隔旁巨大肿块影,遂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消瘦,T38.7℃BP110/65mmHg,口唇无紫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上肺叩诊实音,左上肺听诊呼吸音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8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15.05×10^9/L,N0.825,痰浓缩涂片找结核杆菌6次阴性,血CEA及电介质正常,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抗-HBe均阳性,肝功能ALT15iu/L,AST21iu/L,A24.1g/L,G36.4g/L,余项正常。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左氧氟沙星 肺陈旧性结核 肺结核史 浅表淋巴结 HBsAg
  • 简介: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农民,未婚。2009年2月16日因咳嗽、发热半月。胸片示右肺第四前肋以下可见外高内低抛物线影。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入院。患者人院前曾在综合医院按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片0.3/日,利福平0.45/日口服10天。查血沉40mm/h,肝功能:谷丙转胺酶123U/L,谷草转氨酶69U/L,PPD试验阳性。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昏迷 结核性胸膜炎 谷草转氨酶 死亡 板式
  • 简介:严重过敏反应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医生广泛关注,国外对此研究较为深入。Liew等[1]的研究提示近年来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而药物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病死率增高,需引起我们重视。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在药物过敏中最为常见,尤其静脉应用时过敏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但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并不多见,现报告我院例口服阿莫西林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 标签: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 严重过敏反应 文献复习 阿莫西林 药物过敏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HBVDNA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抗结核治疗及中药保肝后,肝功能再次异常30例,且HBVDNA阳性30例,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中药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恢复抗结核治疗,完成疗程。结论HBVM且HBVDNA阳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并恢复正常肝功能。

  • 标签: 肺结核 HBVDNA 肝功能 抗病毒
  • 简介:例1男,65岁,右上肺鳞癌并上腔静脉综合症、右胸大量胸腔积液于1996年10月收住.查:端坐呼吸,R32次/min,口唇、肢端发绀,颈静脉、胸壁静脉曲张,右第三肋水平以下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胸CT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等量胸腔积液",病检为"中分化鳞癌".入院第二日行右侧第七肋间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引流出浅红色胸水,2h引流至1000ml后闭管.

  • 标签: 复张性肺水肿 微创置管引流 上腔静脉综合症 纵隔淋巴结转移 过量 96年10月
  • 简介:许岗博士是我国80年代初第批赴美的学者,由于他的努力,在学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成功。现任杰佛逊医学院教授。中国的医生有中医和西医之别,美国的医生可分为两大类,类是医学博士,英语称为DoctorofMedicine,简称为MD,另类是骨伤科医学博士(英语称DoctorofOsteopathicMedicine:简称DO)。为什么美国医生都称博士?美国医生都是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生,才能报考医

  • 标签: 医学院校 大学毕业生 医学博士生 骨伤科 家庭医生 医生执照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性紫癜(HS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感染HSP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记录呼吸道症状及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细胞高于对照组,CD8+细胞、IgA、Ig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性紫癜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感染 阿奇霉素 序贯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咳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目的探讨呼出气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于合肥市第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4例明确诊断的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完善呼出气氧化氮(FeNO)检查,肺功能测定,记录第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秒率(FEV1/FVC),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根据FeNO值,分为FeNO升高组(n=40)和FeNO正常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1吸bid规律治疗。3月后复诊,复测FeNO,肺功能(FEV1和FEV1/FVC)及ACT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FeNO升高组较FeNO正常组ACT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均无完全控制患者,治疗后FeNO升高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FeN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P〈0.05)。两组患者FEV1和FEV1/FV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FeNO升高组FeNO值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783,P〈0.05);治疗前FeNO正常组FeNO值与ACT评分无相关性。两组ACT改善程度与FeNO下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吸入ICS/LABA对FeNO升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治疗的反应,指导哮喘治疗方案。

  • 标签: 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ACT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