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马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94~2013年)、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和维普数据库(2002~2013年)有关马龙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共纳入文献61篇,包括资料完整的病例282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及Excel软件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在282例患者中,男性264例(93.62%),女性18例(6.38%),男女比例为14.6∶1;41篇报道资料均完整的患者共62例,男性60例,女性2例。年龄34岁~79岁,平均年龄为(50.04±8.15)岁;个案报道中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病程(5.62±4.02)年;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41例(66.13%);出现颈部压迫、憋喘、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等上纵隔压迫症状者18例,就诊时查体在腮腺区、颈部、背部发现对称性或绕颈呈环形肿块;在62例个案报道中,58例明确记载有手术切除肿块(包括整形)史。结论马龙综合征是一种隐匿、缓慢进展的良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马德龙综合征 脂肪瘤病 酒精性肝病 脂肪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阿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例,其中12例为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者。治疗48周,检测血清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和ALT。结果治疗48周时,全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1.3×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56.4%,HBeAg转阴率为35.9%,HBeAg/抗-HBe转换率12.8%,ALT复常率为69.2%;YMDD变异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7.9×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50.0%,HBeAg转阴率为25.0%,HBeAg/抗-HBe转换率8.3%,ALT复常率为58.3%;HBVDNA〉10。copies/ml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6.8×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0.0%,无HBeAg转阴和抗-HBe血清转换,ALT复常率为50.0%。结论阿福韦酯是一有效的抗HBV药物。对HBVDNA野生株、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抑制作用,HBVDNA基线水平低者疗效好,HBVDNA〉10。copies/ml者,疗效差。

  • 标签: 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临床疗效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IBS) 消化道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 患者症状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氨血症的关系。方法对60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结果2001-03/2003-06收住的肝硬化病人60例,Hp感染阳性42例(A组),占61.0%,阴性者18例(B组),占39.0%。Hp阳性者血氨为151.0±36.5μmol/L,阴性者血氨为121.3±37.6μmol/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Hp阴性者在治疗后血氨水平无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在Hp阳性的肝硬化病人中,血氨水平的升高与Hp感染有关,根治Hp后可以降低血氨的浓度,对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高氨血症 肝硬化 血氨浓度
  • 简介: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拉米夫定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年.现将两药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临床应用 耐药性
  • 简介: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余,加重9d"于201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解黏液样血便,伴里急后重,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脑梗塞 病例报告
  • 简介:热烈祝贺本刊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和名誉总编辑魏来教授2016年12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双双喜获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王志珍院士和张怀西等参加颁奖大会。

  • 标签: 化学研究 生命 总编辑 韩启德 院士
  • 简介:福韦酯(ADV)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临床应用中引起肾损害的情况偶有发生。我们报道1例长期超量服用阿福韦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Fs)患者。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8年,下肢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3年,行走困难5个月于2011年3月3日人院。患者被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20年。缘于2003年患者开始出现ALT轻度升高,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2006年出现“耐药变异”,改为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福韦酯20mg/日治疗,2008年开始感觉右侧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发展到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肋骨疼痛不适,未处理。2010年11月上述关节疼痛加剧,不能下地行走,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阿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阿福韦酯(ADV)组(5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在治疗48周时,ADV组AST、ALT(62.6±28.5U/L、56.8±21.2U/L)明显低于对照组(92.6±42.5U/L、87.8±34.2U/L,P〈0.01),ALB、PTA(31.5±5.0g/L、4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2g/L、37.5±6.5%,P〈0.01);ADV组HBVDNA水平、Child-Pugh评分、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8±1.1lgcopies/ml、7.0±1.8和35.8%,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lgcopies/ml、10.1±2.3和79.3%(P〈0.01);在治疗96周时,ADV组AST、ALT、TBil、GLO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V组HBVDNA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慢性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0%、12.0%和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37.5%和29.2%(P〈0.05或P〈0.01).ADV组病死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阿福韦酯明显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耐药性。方法48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另4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连续观察96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96周病死率分别为10.41%(5/48)和22.91%(11/48,P〈0.05);治疗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1);治疗组96周未见耐药发生,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有10例和12例发生耐药。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福韦治疗能改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降低耐药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初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24周后,对HBVDNA未阴转者再加用阿福韦酯治疗,观察48周。结果两组HBVDNA总体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HBVDNA≥107copies/ml患者,两组HBVDNA阴转率于第4和16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4周(x2=4.573,P〈0.05)和第4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89,P〈0.05)。结论对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宜选用联合方案进行抗病毒初始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初始优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福韦酯对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线粒体的可能损伤。方法本研究包括18例服用阿福韦酯2年、25例服用3年和22例未服用阿福韦酯的CHB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者PBMCs中线粒体DNA(mtDNA)含量(mtDNA/nD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F2一isoprostanes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2年组患者mtDNA含量为0.6±0.4copies/cell,3年组为0.8±0.5copies/ce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2copies/cell,P均〈0.05);2年组F2一iso—prostanes含量为1.5±0.8ng/ml,3年组为2.2士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7±2.7ng/ml,P均〈0.05);2年组TAOC含量为3.0±1.1单位/毫升,3年组为2.3±1.4单位/毫升,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单位/毫升,P均〈0.05)。3组问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2.404,P〉0.05)。结论长期应用阿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PBMCs中mtDN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其意义还有待探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阿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4例,其中(A组)21例接受阿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合用3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用阿福韦酯1年,B组23例给予阿福韦酯加拉米夫定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时,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1.9%,82.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8%,78.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1.1%,26.3%。结论阿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长期联合拉米夫定能提高HBVDNA阴转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研究格尔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格尔霉素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0.2、0.4和0.8μmol/L浓度下,格尔霉素均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细胞48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20.36%、29.45%和42.52%,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同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24.47%和53.64%,也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应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尔霉素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调亡。

  • 标签: HEPG2细胞 格尔德霉素 增殖 调亡
  • 简介:内脏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电针刺激足三里治疗IBS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以及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阿片受体在电针治疗IBS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组(MEA组)和模型+假电针组(MSE组)。采用直肠灌注乙酸制备内脏敏感模型。电针(假电针)治疗前后,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后记录腹壁肌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斗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电针刺激前相比,电针刺激后ME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20、40、60、80mmHg)下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明显减少(P〈0.001);而MSE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相比,MEA组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SE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可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中枢和外周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受体 阿片样 μ 电针 足三里 内脏高敏感性
  • 简介: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85例)和阿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VDNA水平低于阿福韦酯组(P〈0.01),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有2例,阿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替比夫定较阿福韦酯有更强的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阿福韦酯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7例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口服阿福韦酯10mg,1次/日,随访至18个月,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27例患者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8.5%、29.6%和44.4oA;ALT复常率分别为88.9%、92.6%和85.2%;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4%、14.8%和25.9%。结论阿福韦酯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CHB患者的疗效随疗程的延长逐渐增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Α-干扰素 无应答 阿德福韦酯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福韦(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DV联合LAM治疗71例YMDD变异的患者48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为78.9%(56/71),ALT复常率为80.3%(57/71),HBeAg阳性患者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率为26.7%(12/45);治疗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相应时间点未转阴者的基线HBVDNA水平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采用ADV联合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佳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 简介:目的观察阿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B患者被分为A组34例,口服阿福韦酯治疗;B组34例口服阿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48周。结果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和B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9%、26.5%、32.4%和61.8%、47.1%、82.4%;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8.8%、17.6%和20.6%、26.5%、32.4%;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11.8%3、5.3%、41.2%和73.5%、55.9%、88.2%。结论阿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阿福韦酯具有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耶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