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小细胞肺癌,27例良性肺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结果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和健康人对照组。结论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化学发光免疫
  • 简介: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很少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又称咳嗽型哮喘、过敏性咳嗽,近十年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发展较快,治疗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辩病与辩证相结合,同时注重特色药物的应用,疗效值得肯定。但也存在局限。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盂鲁司特(montelukast)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的疗效。方法174例CVA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和酮替芬I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盂鲁司特咀嚼片,总疗程3个月。观察疗效,随访6个月,追踪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5,复发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9%,复发率19.O6,经检验,2组比较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盂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盂鲁司特 咳嗽变异性哮喘 白三烯受体拮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hyaluronicacid)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3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A水平,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献血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差异,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A水平在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4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与肝内炎症、坏死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动态测定血清HA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病 透明质酸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健康女性体检者血清CA125阳性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A125浓度。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健康女性体检者血清CA125阳性率依次为5.88%、995%、92.86%、4.05%。与健康女性阳性率相比,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阳性率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血清CA125在健康女性体检者中阳性检出率较低,在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清CA125 阳性率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荆僵白果方配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荆僵白果方治疗为主,同时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40例采用普米克都保吸入,同时口服茶碱缓释片,一个月后观察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肺功能主要观察FEV1、PEF、FEF25%、FEF50%、FEF75%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好转率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单纯西药组。

  • 标签: 荆僵白果方配合贴敷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乳管扩张症与血清中抵抗素水平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和孕前乳管扩张症患者32例,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抵抗素及测量体重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前乳管扩张症患者,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在孕前乳管扩张症患者中,抵抗素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FT3、FT4、TSH、rT3的浓度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经再灌注治疗后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及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B组经再灌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及恶性心脏事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天及治疗后2周FT3、rT3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FT3、rT3的差异。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FT3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rT3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治疗前的A组比较,B组FT3含量明显降低,rT3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组患者治疗后2周FT3含量较治疗前升高,rT3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组AMI患者治疗后2天FT3较治疗前降低更明显,rT3含量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FT3含量较治疗前增高,rT3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甲状腺功能处于较低水平,且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FT3、rT3可作为心肌梗死发生与发展的预测指标。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及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参数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对各参数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左室质量指数、脉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且两者均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分析指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既要使其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又要酌情选用能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脉压和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药物,从而降低其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原发性 左室质量指数 脉压 心率变异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大量出血组患者心肌酶又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患者(均P<0.05);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1~2级的比率明显降低,ADL5级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改变。方法测定第3孕月至第9孕月的420名正常妊娠妇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妊娠过程中血清中ALP活性呈不同程度升高,AST、ALT水平较为稳定,γ-GGT、TBil活动较小。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改变,以ALP活性升高最为明显。

  • 标签: 妊娠 肝功能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检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变化评价胰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方法采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40例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CA19-9的含量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的含量。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为(128.06±82.46)U/ml,较健康人血清中CA19-9含量(36.32±19.36)U/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为(52.72±55.62)U/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及部分缓解的患者其CA19-9水平为(35.43±18.22)U/ml,明显低于治疗后稳定甚至进展的患者(71.55±63.2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明显下调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成为中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CA19-9可作为胰腺癌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

  • 标签: 胰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标志物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菲宁口服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7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惠菲宁口服液联合舒利迭吸入剂,对照组38例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方法,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7~14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2.9±1.8)d,对照组为(5.2±1.5)d,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止咳时间治疗组为(7.0±1.9)d,对照组为(9.5±1.7)d,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惠菲宁口服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惠菲宁口服液 舒利迭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3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Fas、sFasL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病情判断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肿瘤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L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ScysC)、血肌酐(SCr)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比较,探讨S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A(正常蛋白尿)、B(微量蛋白尿)和C(大量蛋白尿)3组,直接测得或计算出各组ScysC、UMA、SCr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UAER增加,ScysC、UMA、SCr的含量逐渐增高,在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r、U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cysC、UM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ScysC、UMA、SC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ysC升高,ScysC可能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阿仑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对血清中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用骨密度仪测定使用阿仑磷酸盐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前后的骨密度,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前后血清中OPG的水平,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与血清中OPG水平的变化。结果应用阿仑磷酸盐治疗的患者骨密度显著高于未使用者(P<0.05),使用后患者的骨密度高于使用前(P<0.05);血清中OPG水平,阿仑磷酸盐治疗的患者高于未治疗的患者(P<0.05),阿仑磷酸盐治疗后的患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仑磷酸盐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并通过改变OPG的水平对骨代谢进行调节的。

  • 标签: 阿仑磷酸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保护素
  • 简介:摘要观察川穹嗪联合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炎纤维化指标(HA,CL-IV)的影响。6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常规应用护肝药,维生素、门冬氨酸钾镁针等;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穹嗪、鳖甲煎丸,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有明显改善,因此川穹嗪联合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炎的肝功能的恢复,控制肝纤维化均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肝炎 川穹嗪 鳖甲煎丸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湿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加减银翘散方的治疗作用对IL-2、IL-5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41例急性湿疹患儿和20名健康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湿疹患儿外周血IL-2、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患儿。经加减银翘散方治疗后,湿疹患者外周血IL-2、IL-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减银翘散方引起了患儿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助于小儿湿疹治疗。

  • 标签: 加减银翘散方 小儿湿疹 IL-2 IL-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变化及赤坤散结胶囊对E2、P峰值的影响。方法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4个时相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P含量。结果该证患者E2增殖期、分泌期峰值显著降低;P分泌期高峰阙如。治疗后治疗组E2增殖期、分泌期两个峰值接近正常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分泌期峰值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周期性激素变化异常,是本证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赤坤散结胶囊对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失调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赤坤散结胶囊 经前期综合征 雌二醇 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胱抑素(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ACS、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Hcy水平及Cys-C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血症可能是ACS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