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术后置鼻饲管进行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泵对减少患者营养并发症,有效促进和维护完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方法将60例食道、贲门癌根治术后留置鼻饲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泵进行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鼻饲管堵塞,有8例出现腹痛、腹泻,有3例术后7天无肛门排气。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胃肠功能也恢复较好,无1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营养

  • 标签: 食道 贲门癌 Infinity输注泵 并发症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营养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组,(ENn=30),营养联合谷氨酰胺组(SEn=30),两组术后第1-5天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同时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注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血浆白蛋白,术后疲劳综合评分各项指数的变化。结果与EN组相比,SE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N组,两者比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在术后第5天SE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术后累计疲劳均低于EN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比常规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术后疲劳综合症 早期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颗粒 胃癌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使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因而营养支持成为危重病人处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中心环节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借鉴同行营养支持的经验,收集病史、膳食史、临床体检、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等五方面的信息,总结出营养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合理选择营养素,科学配比营养组分,可避免过度供给,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成功实施营养、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肠外营养素 应用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营养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4例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病人能耐受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肠管营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营养喂养方法的20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相关情况。结果20例均于生后9天恢复出生时体重,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营养应用于早产儿效果肯定,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外踝尖上5-7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外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与腘窝的中点之间的连线为轴线、受区病损情况进行皮瓣设计,逆行旋转修复创面,供区植皮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7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腓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标签: 腓肠神经 逆行皮瓣 小腿下段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腓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最大面积14×13CM,最小4×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 标签: 腓肠神经 皮瓣 软组织缺损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在MRI上特征性的病变分布和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由MRI诊断的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例及特征性MRI表现。结果双侧枕顶叶对称性分布的蝴蝶形病灶,病变由下向上、向前发展,累及颞、额叶。结论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及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无骨性伪影等优点,可清楚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 标签: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脑白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阴沟杆菌败血症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及选药方向。方法8例早产儿阴沟杆菌败血症病例回顾性统计药敏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早产儿阴沟杆菌败血症应用三代头孢治疗效果理想,耐药菌株应用碳青霉稀类药物敏感率高,疗效可靠。结论早产儿阴沟杆菌败血症早期应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稀类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及成活率。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早产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灌肠对妇科腹部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术前灌肠组(60例)与不灌肠组(60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前1小时血钾变化情况和术后功能、鸣音恢复时间。结果不灌肠组术后鸣音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灌肠组(P<0.01),不灌肠组术前1小时静脉血清钾均在正常范围,灌肠组血清钾25.00%(15/60)低于3.5mmol/l,不灌肠组和灌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妇科腹部某些手术患者,术前不灌肠为宜。

  • 标签: 外科手术 肠功能 灌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镜专职人员选择与岗位培训、强化镜专职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延长镜使用寿命减耗增效合理利用资源。方法加强专职人员选拔和理论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演练。结果有效提高了镜专职人员工作责任心及技术操作水平。加强镜维护保养、有效延长了镜使用寿命。以养代修减少了维修费用,利用有限医疗设备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标签: 内镜专职人员选择 岗位培训与管理 延长内镜使用寿命 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
  • 简介:摘要对一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给予抗癫痫、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呼吸道、导管管理,加强皮肤、鼻饲护理,对患儿家长采取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取得患儿家长配合。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整生治疗真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两药联用与单用其中一种治疗,比较3种不同给药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给药方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真菌性腹泻存在肠道微生态平衡,应用微生态制剂整生能调整这种平衡,促进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增生和修复,恢复其屏障和保护功能,联合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能提高疗效。

  • 标签: 整肠生 伊曲酮康唑 真菌性腹泻 微生态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部切口感染 防控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对初产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以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和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的孕妇;观察组则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进行孕期合理营养及体重控制教育。记录两组初产妇各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P<0.05;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率,P<0.05。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显著缩短初产妇分娩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在理想范围。

  • 标签: 孕期合理营养 体重控制教育 分娩结局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的颅血肿立体定位方法。方法在头皮表面以血肿侧耳廓为中心贴3个标记物呈H形,行CT扫描,确定YL-1万特福穿刺针定位穿刺点。结果对所有脑出血患者的颅血肿进行H标记CT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术后复查CT,均准确地到达了靶点,准确率100%。结论利用H标记CT定位法,操作简便、准确、易掌握,尤其可以提高初开展微创颅血肿清除术的广大医生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血肿 穿刺 H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检查过程中实施心理指导联合穴位按压的方法,提高受检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随机对160名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人,干预组给予心理指导加穴位按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心理、生理反应较重,检查耗时较长;干预组生理、心理反应较轻,检查耗时较短。结论心理指导联合穴位按压方法可提高镜检查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耗时短。

  • 标签: 肠镜检查 心理指导 穴位按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踝关节融合钢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采用踝关节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25例,其中21例在术后20月获得随访,随访检查包括踝关节疼痛程度、足趾关节活动度、跖趾屈力和X线检查。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表评价踝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踝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踝部疼痛值为1.5,12例趾间关节和10例患足第一跖趾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踝部跖趾屈力为30kg(健侧38kg)。X线示踝关节全部融合。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及中6例。DASH值为32,参照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踝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踝关节融合钢板固定成功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踝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内固定 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关节炎性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白细胞迁移到关节滑膜组织。白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各种炎症介质,引起持久的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关节腔注射单碘醋酸钠,可以诱发关节炎。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肽(VIP)能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但VIP在关节炎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观察VIP对单碘醋酸钠引起关节炎模型及诱发疼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9摩尔VIP注射入膝关节,可以缓解关节痛觉过敏,延长后肢缩爪反射的潜伏期,增加对刺激足底表面机械压力的耐受。关节腔注射VIP可导致重量重新分布,减轻因疼痛所致的身体重量偏斜。

  • 标签: 血管活性肠肽 关节炎模型 痛觉过敏